【事件】(澎湃新聞)原標題:78歲患病老太求職:誰都可能對命運毫無還手之力
? ? ? ?四川三臺縣78歲老奶奶丁玉瓊在網上發了一條求職信,引起廣泛關注。這可能是史上最卑微的求職信了:
丁奶奶,女,78歲,原國營三臺絲廠下崗職工,現為維持生計和養老,不給政府添麻煩,不讓領導煩心,決定自救,尋找相應工作……性格:逆來順受,善于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從不惹事生非……
? ? ? ?這條求職信,很有可能是找人代筆的,但是卻很好地表達了丁玉瓊的想法。尤其事“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從不惹事生非”這樣的表述,也許是她的原話,因為你在任何規范的求職信上都看不到這樣對自己的貶低。這種卑微讓人心酸。
【觀點】
? ? ? ?對于這個事件,看了確實很心酸,平時小星也對醫療眾籌略盡綿力,但是現實中又有多少家庭是幸運得醫治呢?更多人是像丁奶奶一樣,可能基本生活保障有,但是一旦疾病來臨一切成空。所以,小星認為如果我們的慈善機構能夠更加透明運作、更加誠信做事、更加嚴管資金流向、更加嚴厲打擊詐捐和偷稅,我想會有更多的富人愿意站出來做慈善。回想陳光標為何高調做慈善,不就是因為我國的慈善事業太薄弱了嗎?社會需要陳光標,需要吸引更多的富人來支持和關注慈善事業和弱勢群體。今日社會不重視,他日我們農村的父母親老了病了難道就靠新農合那點可憐的補助就夠么?
? ? ? ?社會救濟,恰恰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短板。很多年輕人有買商業保險的意識,但是老年人卻不在商業保險的覆蓋之內,他們既沒有意識買,也沒有實力買(很多保險過了年齡也不能買了)。個人晚年的境遇,很多時候都只能依靠天命:給一個好身體,不要受太多傷痛折磨,到老了就忽然痛快死去。這已然成了很多老年人的夢想。
【鏈接】
? ? ? ?丁玉瓊的遭遇其實和制度沒有太大關系。她每個月有2800元退休金,在西部小縣城,也算是“老有所養”了。正常情況下,這些錢夠她花的,而且還有可能每月省下幾百塊。丁玉瓊的困境在于,她有心臟和腦血管疾病,每個月要花不少醫藥費,扣掉醫藥費,她的錢就不夠生活了。她有子女,但是子女也都是下崗職工,生活也陷入了困難。她實在不忍心再去麻煩子女了。所以,盡管78歲了,她還是想用自己最后的力氣來養活自己。
對一個生命來說,這就是最艱難的狀態:政府或者養老制度,并沒有忽視她;有子女,但是下崗后也沒法幫到自己。而她自救的想法也很難實現,因為身體原因,很多工作她不能勝任。也許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在她身邊,想通過“最卑微求職信”制造一個熱點,來爭取社會的救濟。
歡迎大家翻閱新浪博客長文,每周更新一篇。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538079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