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黑色星期四。
先不說挖開眼已是8:10的尷尬窘境,之后的一整天都徘徊在不安與焦躁當中。
以下的所有內容真的是從今天的血淚史中總結出來的,
一、溝通的平等性
?????? 不管是向上咨詢還是向下答疑,雙方是平等的交流關系。向上咨詢時不可因覺得自己不專業而有畏難情緒,可大膽根據事實進行咨詢,同時需牢記自己的咨詢目的,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是什么?自己的疑惑點有哪些,把握住每一次解決問題的機會,爭取一次獲得問題解決方案;向下答疑時需保持耐心,告知具體內容點并告知可查找出處,不能因自恃過高而吝嗇交流,給對方造成壓力。
二、反饋的要求
1、不想當然:根據對方的實際疑問作出問題反饋,不添油加醋;
2、不怯場:對于不清楚的內容可大膽回應“確實不是很清楚,需核實后反饋”,不道聽途說;
3、留有余地:對一些敏感內容,不確定該如何回答時,可先告知對方稍后回復,不胡說八道;
4、3S定律:在反饋問題時,對于及時交流的情況,不脫口而出,先思考對方疑問原因(為什么這么問?為什么來問我?回答了會怎么樣?不回答會怎么樣?怎么回答比較合適——5why)
5、問題確認:對問題有疑問時可向對方進行問題確認,提高溝通反饋效率。
補充:結構思維(總--分--總)
【論】結論先行——組織溝通語言,溝通效率會有很大提升。(每一層總的都是一個觀點)
【證】以上統下——先結論后原因,概括理由。
【類】歸類分組——把相近的事分類,換位思考把事情歸類記憶,更能清晰把整個事情敘述出來。
【比】邏輯遞進——把事情按時間、結構(空間)、重要性順序把想表達的事清晰闡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