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

又是一年中秋節,今年中秋節有點特別,連日來干旱的天氣讓我們錯過了“腌制”桂花的雨季,也就失去了滿院滿院的桂花香。沒有桂花香味的中秋總是有點小缺憾。

晚上,舅舅騎著他很久很久以前購買的摩托車送我和妹妹回家。在車上,看到漫天的孔明燈,感受著來自秋天的寒意,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中秋。

在鎮上經濟還沒有如此蕭條的時候,鎮上外出打工的人不到十分之一,舅舅自然也是在家工作。每年傳統節日,例如端午中秋,我們總喜歡去外公家(外公只舅舅一兒,外公與舅舅未分家,去外公家其實是去舅舅家)過節,到那一天,家里的表姐表弟都會在一起,不太耐煩的聽外公講歷史,講他的養殖經濟。舅媽總是一個人忙碌在廚房,我們在外公家晃來晃去,不愿意聽外公“啰嗦”,因為爸爸和姨夫都不打牌,所以也不知道有什么其他的樂趣。好像那個時候,過節對于我們來說,是聚在一起吃一頓好的。到了中午,舅媽忙活完了,菜也就端上桌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舉起杯子,慶祝節日。舅舅和外公都喜歡喝酒,外公吃飯最慢,我們總是早早吃完飯便坐在一旁看電視,而外公呢,一個人邊說邊喝酒邊吃菜。他說話不需要有很多觀眾,但一定要有一個觀眾,這個觀眾有時候是我,更多時候是表弟,因為只有這個學霸表弟能和外公談談他的養殖經濟學。外公吃完飯后,我們也就張羅回家了。舅舅總是特別有耐心,用他的摩托車把姨媽一家先送回去,再送我們一家人。

舅舅很高很瘦,據他自己說,他長這么高是因為小時候偷偷喝了幫甘蔗助長的農藥,他還經常攛掇我那個子不太高的表弟喝。舅舅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喜歡打牌喜歡喝酒,喝酒之后喜歡撒酒瘋。但是,對于我們這些外甥而言,舅舅卻是一個好舅舅。在我們小的時候,舅舅總是特別有耐心的聽我們講學校里的事,盡自己最大可能幫我們實現愿望。而在現在,舅舅特別理解支持我們的每一次行動,還是在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希望讓我們更開心。

記憶在轉,車輪也在轉。到了鎮上,我并未直接回家,去我們鎮前幾年新建的梅溪廣場約見朋友。節日里的晚上的廣場上,總是可以用人山人海形容。許多從外地回來的少男少女們穿梭在廣場上,或買熒光棒,或買孔明燈,或放孔明燈,或呼朋引伴,一派歡樂之景。穿過人群,我總算找到朋友,朋友正在放孔明燈。我還從來沒有成功放飛過孔明燈呢,經過一番等待,火燃燒產生的熱量終于讓燈飛向遠方了。抬頭看天空,一個又一個孔明燈飛起。孔明燈雖美,愿望雖好,但卻不安。看著成群的孔明燈,我實在是擔心這些燈最終的歸處,若是沒燃盡便掉落在山林中,豈不引起大火災。又或者是掉落在車上,會不會燒壞車啊。擔心隨著放飛的孔明燈及嘈雜的人群,一個又一個的出現,所幸的是,不一會兒,便有城管前來制止。在政府管控下,孔明燈也少了許多。

中秋節放孔明燈的習慣似乎也是個新鮮玩意。在我小的時候,每逢中秋節,媽媽除了買月餅,還會在街上給我們每人帶一個燈籠和一些熒光手環。。燈籠多半是紙做的,因為這種更為便宜。那個時候,每年中秋,特別希望媽媽給我買一個電動的塑料的燈籠,那種燈籠,觸摸開關便可以唱歌,而我的紙質的燈籠,只可點一支蠟燭照明,卻不可以唱歌。中秋節晚上,小孩們便會在手上脖子上帶上大人買的熒光手環,手上提著嶄新的燈籠,呼朋引伴逛街去。那個時候的中秋,于小孩而言,應該就是月餅和燈籠。

那么多年過去了,中秋提燈籠逛街的情景已不再出現了了,商販從賣燈籠改為賣孔明燈了。去商鋪中找,熒光手環還在,曾經不太喜歡的紙質燈籠再也找不到了。一年又一年,每一年中秋都會有新玩意出現,對于每一代人,中秋都會有不同的記憶。惟愿每一個中秋,每一個人都有屬于她的團圓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