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Influence: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書里說到如何使用承諾來達到說服人的目的時,舉了一個列子很有趣,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北美,圣誕節(jié)前是銷售旺季,特別是兒童玩具,大人們都會買玩具送給孩子,一年內(nèi)的大部分銷售都在圣誕節(jié)前完成,所以玩具生產(chǎn)商特別喜歡圣誕節(jié)。可是過了圣誕節(jié),銷售量就會大減,因此玩具生產(chǎn)商就要思考如何在保持圣誕節(jié)銷售不減的情況下,提高其他月份的銷售額。
后來他們還真做到了,方法是這樣的。在圣誕節(jié)前,他們會通過電視臺播放一些孩子特別喜歡的動畫片,然后再打出廣告告訴他們,里面的卡通人物可以在哪些商店可以買到。當父母問孩子希望得到什么圣誕禮物時,他們通常會選擇剛剛熱播的動畫片里的卡通人物,父母一般都會答應。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是,玩具商會有意讓這些玩具斷貨,無論家長跑多少店,都會被告知沒貨,需要等到圣誕節(jié)后才會有貨。通常,玩具生產(chǎn)商會準備一批替代玩具,類似但無法取代。家長為了應付圣誕節(jié),肯定會選擇那些替代玩具。一旦過了圣誕節(jié),玩具商生產(chǎn)商會陸陸續(xù)續(xù)地把那些“斷貨”的玩具擺上貨架。因為已經(jīng)答應了孩子之前的要求,雖然已經(jīng)買了替代玩具,可出于信守諾言,他們還會再買一個玩具送給孩子。
你看,玩具生產(chǎn)商是不是很“狡詐”?用我朋友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買的算不過賣的。
在這個例子里,玩具生產(chǎn)商運用了承諾的作用。具體說就是,一旦我們答應了其他人的要求,我們會盡量做到,否則就違背了社會默認準則。在上面的例子里,父母很害怕使自己成為不信守諾言的人,給孩子造成負面教育。
遵守承諾很重要。美劇里面,我們經(jīng)常聽到“I promise”,雖說口說無憑,但遵守承諾,那怕是口頭承諾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小學語文課本里面有一篇文章,講幾個孩子做游戲,一個孩子被封為中尉來守護一個門,后來其他孩子天黑都回家了,但是他因為沒有收到命令,繼續(xù)守著門,最后還是一個大人假扮上尉“發(fā)命令”讓他回家了。這孩子似乎有點“缺心眼”,可有誰能否認他長大以后會是一個可靠且值得信賴的人呢?
書里還寫到,如果真怕口說無憑,或者讓對方做一些他們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可以讓他們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不要小看只是寫出來,它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一旦白紙黑字寫下來之后,這就好像是一份合同,遵守合同是基本素質(zhì),失信于人的后果是很嚴重的。書里還舉了一個相關(guān)的例子,為了要在某些居民家門口樹立一塊讓大家小心開車的牌子(是很大那種牌子),實驗者會在2周前讓那些居民簽署一份愿意一起把社區(qū)整治得更美好的請愿書。對于這種請愿書,一般居民都會簽署。一旦簽署之后,再被要求在他們家門口樹立一塊大牌子時,他們就很難拒絕了,因為之前的書面承諾已經(jīng)留檔了。
由此我想到了寫作的另外一個用處,書面承諾。我們可以把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寫出來,再付以具體行動列表。文章一旦發(fā)表就相當于把自己的承諾公布于眾,要是很快放棄,總覺得不妥。
信守承諾用大眾化一點的詞表述就是“靠譜”。《羅輯思維》有一期講了一個主題是《靠譜》,羅胖覺得如果用一個詞來高度評價一個人的話,應該是“靠譜”,具體說就是三件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做一個靠譜,守承諾的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