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一個人才匯聚的地方,在大學中工作、學習、生活的人形形色色,身份各異,數量眾多。在計算機還不普及的年代,對于人員的管理很簡單,只要讓進人部門發一個證、蓋一個戳,到哪兒拿出來一晃,就能證明自己是個有身份的人了。
時代變了,問題也來了
但世界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中國已經開始了“互聯網+”的征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也已經進行了十多年,信息技術在日常管理和服務中的大量運用,使大學中的人享受到了更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伴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人們也會隱隱的感到信息系統的運轉經常并不那么正常。
問題一:系統總在不斷出錯。教師讓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習,卻發現有些學生沒有賬號;老教師拿著校園卡,卻刷不開教學樓的門禁和教室的多媒體機柜;新教師已經開始上班了,卻發現系統里還沒有自己的信息;拿著校園卡去辦業務,卻被告知校園卡對應的人不是自己。也許,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但作為一個在信息技術部門工作的人,數年來我們卻總是被這樣的事情深深地困擾。
問題二:管理者要花大量的精力處理特殊情況。在學校里工作、學習、生活的人身份很多,不僅有事業編制的員工、全日制讀書的學生,還有很多非事業編、掛職工作、交換生、聯合培養、各種留學生……除了全日制本科生和統招統分研究生是在迎新階段全校協調統一處理以外,其余每一類人想要享受到學校的公共服務,其業務管理部門都要和每一個提供公共服務的部門諸如網絡中心、卡務中心、圖書館單獨聯系。每次處理的人都不多,但卻總有,不僅業務部門很煩,公共服務部門也很煩。
問題三:一些人,就是沒娘的孩子。在學校里,還有一類人是很不受待見的,他們在為學校工作,但卻不是學校的員工。譬如后勤集團的員工、學校科研機構創辦的公司的員工、為學校長期服務的公司(如物業公司職工、網絡運維、一卡通維護)的派駐人員……這些人,為學校的建設和運行揮灑了青春和汗水,卻由于沒有身份代碼(也就是俗稱的“工號”),想要使用學校的信息化設施都很麻煩,而公共服務部門想為他們提供服務也很麻煩。
缺失的統一電子身份管理
幾乎所有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都依賴人員的電子身份運行。但學校十幾年的信息化建設,卻忽略了電子身份統一管理的問題,進而導致了管理效率低下和信息化設施運行混亂。
人員注冊管理的問題會出現在各種大型組織中,在管理水平較高的大型企業中,早已通過統一電子身份管理來解決這一問題。進入企業的人員,無論是員工、實習生還是訪客,都要先進行統一登記,從而獲得一個線下電子身份——胸卡和一個線上電子身份——訪問企業信息系統的賬號。根據人員類別和工作部門的不同,其電子身份所獲得的訪問權限不同、有效期不同。當人員離開企業時,企業會注銷其電子身份或調整其授權。
因此,學校可以借鑒大型企業和其他高校的經驗,建立統一的電子身份管理部門——注冊中心,并通過調整人員入校登記、信息變更和離校登記流程,整合管理信息系統的身份管理功能,解決人員注冊管理的混亂問題,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注冊中心應當如何運轉
下圖描述了注冊中心建成后電子身份信息的流轉形式:
整體上,人員注冊分為四個大的步驟:
- 業務部門將數據提交給注冊中心
- 新進人員在線填寫必要信息并開通賬號
- 新進人員領取校園卡
- 注冊中心管理系統自動將信息向后傳遞給各個系統
通過這種方式,能及時、準確的采集人員信息,方便、快捷的建立電子身份并發放憑證。這樣統一進行人員信息管理,既可以減少業務部門的麻煩,也可以減輕公共服務部門的壓力。
北理工距離基本的“注冊中心”還有多遠
人員電子身份從傳統的管理模式向注冊中心的管理模式轉變,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目前這些工作已經在學校信息辦的領導下逐步展開,大體上可以分為技術類和管理類兩部分。
管理類工作:
- 梳理人員分類,目前已梳理完成的人員類型31個,尚有部分人員未明確分類,有部分分類需更新調整。(部分完成)
- 確定不同人員類型在各系統中所對應的管理政策,如卡務中的身份、網絡服務的收費標準等。(部分完成)
- 梳理不同人員類型的管理部門,以便第一時間采集信息。(已與人事服務中心、留學生中心、后勤集團、國際教育學院等單位確定了人員信息采集方式)
- 制定臨時人員管理規范,逐步將臨時人員納入管理范圍。(已有基本思路)
技術類工作:
- 建設注冊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批量人員信息采集和單個人員信息采集的工作(部分完成);
- 實現注冊中心系統和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的整合(完成);
- 實現注冊中心系統和卡務系統的整合(未完成);
- 實現注冊中心系統和網絡(完成)、圖書館(未完成)、門禁(未完成)、考勤(完成)等的數據流轉。
有了注冊中心,后面可以做什么
待“注冊中心”的管理模式確立后,在此基礎上可以逐步優化管理流程和服務:
- 逐步對接各系統,減少教職工入校轉單環節;
- 實現自助式校園卡開卡、換卡;
- 將微信企業號等系統向全員開放;
- 在線采集新入校教職工人事信息。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終的目標,是讓公共服務部門可以針對所有人提供無差別的公共服務,而讓每一個人都能方便地來、安靜地走,不要為辦個卡或者賬號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