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時候,盧中瀚過來問我:“在國內結婚,是一定要在住的地方結,還是隨便哪里都能結?”
我正在忙著寫文章,頭也沒抬地說:“人家明星都去巴厘島,只要你有錢,哪里都行!”
他走了,兩分鐘又來問:“我的意思是,要是沒有上海戶口,能在上海登記嗎?”
我聳聳肩,“我怎么知道。不過我覺得不行,估計要去老家吧?”
他又走了,一分鐘再來,“回老家登記,那婚前體檢能在上海做嗎?”
哎,今天是在刮什么風啊?我腦袋里飄過一絲疑惑,把頭從電腦屏幕前面拖離,轉頭反問他,“大晚上的,您這是在籌劃著跟誰結婚啊?”
他不可置否地說:“不是我,是凱文。”
天下女人都有一顆好事兒的媒婆心,凱文是盧中瀚到了上海認識的哥們兒。我快跟到客廳去問:“凱文要和誰結婚啊?”
盧中瀚不想搭理我,說:“一個女人。”
“多大年紀?做什么工作?收入多少?哪里人啊?家里啥情況啊?有房子么?有滬牌嗎?怎么認識的啊?認識多……”
面對著我連珠炮一樣的問題,盧中瀚說:“據(jù)說是一起騎自行車認識的。哎,你這個人怎么這么俗呢?結婚是因為愛情,和錢有什么關系?”
正說著微信響了,他瞄了一眼說:“凱文問你,知不知道,在中國怎么做婚前公證啊?”
我炸崩到天花板一樣,放聲大笑著說:“是滴,對你們法國人來說,結婚當然和錢沒半毛關系。”
凱文是在法國離了婚之后,才來了上海。他在法國結過婚,還有一個孩子,花了五年才辦好離婚手續(xù)。
倒不是他前妻不愿意離。在法國,沒有凈身出戶這一說。凈身出戶等于把自己的財產贈與對方,辦起來手續(xù)復雜,接受方還要上繳“贈與稅”。贈與稅比遺產稅還高,凈身出戶等于把白白的銀子上交政府,憑什么?
法國有房產的人要離婚,或者把房子賣掉,兩個人按比例分錢;或者一方按照市價把對方的產權買回。
那幾年,法國經濟不景氣,房子不好賣,已經決定離婚的兩個人,本來見面就氣不打一處來,再在一起討論賣房子分錢這類話題,凱文那幾年過得心灰意冷,連跳塞納河的心都有了。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這一次,他要做好防御,以備后患。
話是這么說,可在熱切備婚的階段,兩個人不約而同的想到做財產公證的,還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想做財產公證的,總是兩個人中間更有錢的那一個,對比較窮的那一個來說,心里總會有點隔閡。
我給凱文說:“作為朋友,最中肯的建議是,在正式提出婚前財產公證的之前,你先確認一下你們兩個誰更有錢!
因為按照國內的房價來算,就算有個趴趴房,也比你在法國的別墅值錢的多!千萬別賠了夫人又折兵。”
婚姻和愛情之間最大的不同是:如何面對兩個人的財產支配權!
愛情的關鍵詞是感情。
在愛情中,我們全心全意的付出感情,但是沒有明文規(guī)定要付出多少錢,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情。送LV還是帆布袋,真的代表不了感情的濃淡,無法保證愛情的穩(wěn)定性,也沒法保證日后的婚姻。
婚姻的關鍵詞是財產。
雖然今天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嘗試經濟分離,但至少這千百年來的婚姻,把財產合二為一,共同支配,才是能夠維系婚姻的最基本的條件!
在婚姻中,愛由心生,愛本無形,愛是一個完全不穩(wěn)定的因素,可多可少,可有可無,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能夠測量和判定。可是財產不一樣,財產是實際的東西,在那里就是在那里,是我的還是你的,都有明文規(guī)定。
婚姻中的共同財產,是一個雙刃劍。常常是一個桎梏,讓我們無法隨心所欲任意妄為;往往也是一個保證,就算一時進入感情低谷,總還有個緩沖區(qū)域,讓婚姻不致于血濺當場的斷裂!
一個家庭,對于共有財產的支配方式,是顯而易見的指針,用來體現(xiàn)這場婚姻的穩(wěn)固指數(shù)。活在經濟社會里面的我們,最穩(wěn)定還是利益,不是感情!
我和盧先生在結婚之前,盧先生就把他的銀行密碼告訴我了。這么大的信任,讓我激動了好幾天。事實上,我從來沒有刷過他的卡,因為還是刷自己的卡,空氣更新鮮!
結婚之后,最初兩年,我們還是各人工資進入各人賬戶,付錢憑各自感覺,倒也相安。
后來我們回了國內,有了孩子,情況直轉急變。他去開了一張收工資的銀行卡,連銀行提醒留得都是我的電話。從此我就變成了人肉提款機,他就晉升變成甩手大爺。
春節(jié)前,我寫了一個微信紅包的廣告,我本來寫的是“我家盧先生沒有微信支付”,微信金主修改意見反饋是:“寫錯了吧?現(xiàn)在已經沒有微信支付的版本了。”
可是,盧先生就是沒有微信支付,更沒有支付寶,他說中國銀行卡要六位密碼,記不住;可現(xiàn)在居然退化到,連他自己的四位密碼的法國銀行卡也記不住了,每次用每次給我打電話確認。
有次,盧先生氣呼呼地回來問我:“為什么凱文去旅游,就住在海邊上的豪華酒店?我們要住那么遠?咱們還有多少錢?”
聽著話音兒,他是非常不滿啊。我把所有的銀行卡都擺在桌子上,翻著銀行短信,給他講一遍。他聽著連連點頭,我心說機會來了,趕緊說:“所有的卡都在這兒了,你拿著吧。以后我要用錢給你要,我們實報實銷?”
他一臉無辜地看著我說:“為什么啊?我總有個知情權!對了,給我五百塊,我的飯卡要充錢。”
我是山東人,在北方,女人管錢,是這個家對于女人的肯定。小時候,有個同學是上海人,家里是爸爸管錢,常常被我們笑話!
后來我去了法國,最讓我們這群窮留學生驚訝地是,居然有夫妻帶著孩子在餐廳吃飯,結賬的時候AA制!
在法國任何一間餐廳里面,只要一個手勢,服務生會自然給你分賬,無論你是和同事,和朋友,和父母,或者和夫妻!
我的很多法國朋友習慣的做法是,婚后每個人都保留自己的賬戶,然后開一個聯(lián)名賬戶用做共同支出,每個月每個人收到工資之后,再轉過去。
時代越來越先進,每個人越來越獨立,我們可以不依靠任何人的活著,我們也不愿意別人寄生在我們的生命里面。與其各自在心中七上八下的算計,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把墻壘好,各自遵循規(guī)矩。
婚姻正在慢慢改變,解除了越來越多的桎梏,讓我們可以活得自由自在,然而這也松動了婚姻的基石,婚姻關系變得越來越松散而無助!
很多人甚者連我自己,都曾經質疑過,既然人人都在婚姻里活著這么痛苦,到底是不是應該把婚姻制度真消除?
我們到底為什么要結婚,我們到底怎么才能有一段穩(wěn)定而幸福的婚姻?
婚姻不是愛情,靠的不是一時間頭暈目眩的愛情,讓你眼冒金星。婚紗是一種長久漫長的磨合,有喜有樂,有痛苦也有無助。
當我們被歲月模壓成一個,當我們真真正正的開始用“我們”代替“我”去思考的時候,我們才真正接近了婚姻。
找到一個可以心無芥蒂的共享財產的人,究竟有多難?找到一個信心滿滿的,不會害怕會有相互撕咬的明天的人,又有多難?
我是個老掉牙的女人,擁有共同財產,是一個老掉牙的觀念,有可能是自己在給自己制造麻煩,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比起共享愛來說,毫無隱瞞的共享彼此的錢,這才是巨大無比的信任與默契,這才是讓我心安的親密感。
讓婚姻持續(xù)下去的,并不是愛情,而是無懈可擊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