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在我31個年頭的生命里,要說我干的最得意的事情恐怕也就只有這一件了——全職媽媽。
我做全職媽媽不是蓄謀已久,也不是心血來潮,是愛的一種使然。對兒子的愛,也是對自我救贖的愛。
01
回想2015年3月的某一天下午,當我知道自己身體里已經孕有一個生命,我不自然。直到兒子脫離我的身體真正意義地誕生,我仍不自然。因為生平第一次做母親,我需要適應,需要一些時間將自己從一個孩子過渡到一個母親,一個真真正正的母親。十八個月。很幸運,現在我敢充分并肯定的說我是一個合格并值得稱好的母親。沒有折扣。
得知懷孕,我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交接了工作。我辭職了。回到偏遠的山村養胎。我之所以毅然決然的辭職,絕大部分原因是職場的失意,我的上司并不賞識我。當然,他沒有理由賞識一個沒有能力的還老和他頂嘴杠著來的人。也當然,我也有理由不欣賞和心悅誠服他的領導風格。第三個當然,我依然感恩我們在一起共事的那整整一年,因為我們有緣。
養胎的偏遠山村是我老公的老家。有新鮮的可以盡情大口呼吸的空氣,有純天然無添加飼料的土雞土鴨,唯獨沒有老公的陪伴,和我所熟悉的鄉音。
我需要適應,常常中午我在吃飯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望著門外,我在想念,想念,想念我的老公,我自己長大的家。
可我還是一直沒有妥協,因為我這一趟回老家養胎之行的始作俑者是我的職場失意。因為工作的不如意,我的生活也很不開心。我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似乎一無是處。那么,當時在老家我所能做的事情就唯有一件——在老家堅持待下去,我所能做好的也唯有這一件,我想做好它。
當時,我和老公兩個人是租房,要是我還繼續待在廣州,老人要過來照顧我,勢必要更換一個更大更貴的房子,房租起碼兩千,加之生活花費根本攢不下什么錢。如果我繼續上班,會減輕一些負擔,可是我想我一定會病得不輕——焦慮癥,城市綜合癥,又或者其它。所以上班不可行。那么,我只能選擇回老家。我不能再從老家返回廣州,推翻我所有的考慮。
我就堅持吧。用一個信念——指日可待。我,我的老公,我的孩子,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將指日可待。于是,我也就真的堅持了下來。盡管過程里飽含無盡的思念。
你知道嗎,這是真的——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我更愿意將這扇窗表達為一個裂縫,正因為這個裂縫,我才得以看見外面照進來的光。
我在那段難挨的日子里重新回到了讀書的日子,我還畫畫,寫毛筆字。當我靜下來,我的焦慮癥、城市綜合癥云云不治而愈,大概從那時候起我又重新擁有了自我。
02
當孩子降生,長到一百天那么大,我問老公:“我什么時候去上班?”老公反問“你想去上班嗎?什么時候去上班?”我又說:“那倒不是,只是想和你商量”老公便答:“這個階段,相比我,孩子還是更需要你——媽媽在身邊”。我們倆心神領會,我便在家安心帶孩子。
我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小時候我們的父母輩因為貧窮疲于奔命,無暇給我們更多的陪伴。因為粗放式的放養,我們的情緒很少得到關注,我想自己缺一些愛。
我看到武志紅在一本書中寫到:孩子三歲以前是建立穩定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孩子和媽媽不可以有嚴重的分離(兩周),如果不是,則對他日后成長中的問題有或多或少的千絲萬縷的關系和不可磨滅的責任。
我還聽到身邊一些人活生生的例子:“我上班兩月,女兒都跟我不親了,不讓抱,晚上也不愛跟我睡。”又或者更讓人覺得可嘆的留守兒童,往往是被校園欺凌的對象。又或者電視劇《蝸居》里的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個情節——海萍一年才見孩子一次,女兒認為媽媽是個陌生人,選擇對自己犯錯誤的懲罰方式竟然是“媽媽抱一下”。這種孩子與父母的疏離,是很多城市打拼族心底最深的痛。
我不要我的孩子經歷這些,我作為他的母親,我也不想經歷這些。我能生他,我就必須對他負責,在我有限的和無限的認知里面,盡可能最大限度地付出我的愛,滋潤他尚以月或者剛剛可以用年來計量的生命。
03
雖然,一個全職媽媽的無數個日子里,也會有無限個對叱咤職場女性的欣羨和對自己價值的深深懷疑。對自己經濟無法獨立的無助以及灰頭土臉舍不得買一件櫥窗里自己喜歡的裙的失落。老公不是富二代不是大款只是賺月工資的苦逼,全家生活由他一人負擔還要背著房貸,生活自然各種煩憂悲哀。但是這些所有的退堂鼓都無法抵抗過這些細小的流淌在母與子之間的愛的印記:
#我們蹲下一起玩耍,你的口水落在胸前的衣襟上,像一滴晶瑩的露珠#
#你在樓下,我在樓上。我電話的聲筒里傳來你的一聲“媽媽”,你知道這是可以讓我正在做的所有事情靜止的,我隨即帶著軟綿綿的心就奔去找你#
#“刀,布”是你才開始的有趣語言表達,“公雞”你已經說的真真的啦。“香蕉,飛機,公交……”我的耳朵多么榮幸能聽到這些個小情話#
#你饒有興致拖著個大人的鞋,在屋子里走來走去,慢悠悠地走到鏡子前,照一照,不忘做個鬼臉……我牽著你一步一步走,這世上為什么沒有媽媽在婚禮上牽著兒子的手交付到新娘手里#
#有兩個玩具,你主動遞一個給別的小朋友。有時,你會上前抱抱人家,牽人家的小手。這是你多么友好的情感和社交的表達。我不忍心告訴你,有的小朋友的媽媽會介意你的抱抱,你的友好要改為招招手#
……
我是一位全職媽媽。我將全職帶兒子直至他踏入幼兒園。滿至少三歲。這是我能想到的目前最好的職業。
——謹以此篇,送給我今天剛滿一周歲零六個月的兒子
2017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