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換地方一換季節身體就莫名會過敏?有的人即使過了青春期仍然滿臉痘痘甚至痘坑還很深?
同樣生活的環境,卻有的人面臨總過敏面料痤瘡的困擾?想知道這是命運的不公還是身體某些器官在作祟呢?
慢性闌尾炎:
癥狀:右側小腹部疼痛,腹脹惡心、有噯氣,大便不暢或者干燥。醫院診斷為慢性闌尾炎。中醫診斷是脾虛瘀滯,氣血不通。
方法:健脾化瘀,清熱化膿。
可服用:大黃炭5克、 丹皮10克、桃仁10克、敗醬草20克、 瓜簍30克、 茯苓15克、生薏苡仁30克、冬瓜仁20克、 赤芍15克、甘草5克、元胡10克、烏藥10克、熬15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飯后各一袋。
加減:如果大便溏稀加芡實20克、 白術30克。如果便秘嚴重加陳皮30克。
康復后用善后方:當歸10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 白術30克、茯苓30克、干姜10克、澤瀉15克、砂仁5克、陳皮15克、炙甘草5克,熬6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一、痤瘡基本方。
癥狀:臉上痤瘡紅腫連片,能擠壓出白色膏體,心煩容易發怒,或者情緒激動。口苦咽干,難以入睡,或者睡的很晚。
根源:膽胃上逆造成的郁久化火使之變肝疏泄過度。
方法:降膽胃,瀉肝清熱,涼血解毒。
可服用:姜半夏15克、龍膽草9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澤瀉10克、通草5克、車前草 10克、當歸8克、生地6克、柴胡10克、凌霄花10克、生甘草5克、白芍15克、黨參15克、川芎10克、 茯苓30克、白術30克、生姜15克、大棗12枚、紅花10克,熬10付,一付熬出兩袋。
如果臉熱、口氣熱、總發燒,可以加生石膏15克、知母5克。
如果10付之后效果很好,可以拿掉龍膽草,繼續服用10付。
如果不再心煩拿掉梔子繼續服用。
如果白帶發黃加梔子10克、 黃柏10克。
二、痤瘡同時胸部疙瘩。
癥狀:在面部、頸部、胸部出現大量痤瘡。背部均有大量密集或散在的丘疹,有的呈黑色,有的呈鮮紅或暗紫色,大小不等,有白色膿點,密密麻麻一片。面色紅赤,心煩口苦,舌苔白。
根源:膽胃上逆,導致下焦濕寒,濕久化熱,感受風邪,結于肌表。
方法:降膽胃,解肝郁,和解營衛。
可服用:柴胡15克、姜半夏15克、黃芩15克、黨參15克、桂枝15克、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0克、浙貝母10克、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棗12枚、生龍骨15克、煅牡蠣30克。熬20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飯后各一袋。
如果便秘加生大黃6克。
如果不便秘加熟大黃6克。
如果大便溏稀加芡實10 克,排便困難在吃湯藥一個半小時后,吃人參健脾丸。
如果怕冷并且腰冷、膝蓋冷腰酸,可以吃金匱腎氣丸。
如果月經顏色黑,痛經的,在吃湯藥一個半小時后,可以服用后愛暖參茶。
三、吃食物過敏,經常有皮疹。
癥狀:大量吃海鮮后出現紅色皮疹,自服抗過敏藥物如撲爾敏即可消失。但病情逐漸加重,后稍食魚肉及辛辣后都會導致病情復發。全身散在紅色風團,有的融合成片,瘙癢,夜間嚴重。心煩,口干口苦,時有頭暈心悸。
根源:西醫稱為慢性蕁麻疹。中醫則為血虛風燥,陰液虧耗。
方法:養血滋陰,平肝鎮心。
可服用:茯苓30克、白術30克、生地10克、何首烏10克、姜半夏10克、黃芩15克、生龍骨15克(搗碎)、珍珠母15克(搗碎)、赤芍10克、白芍15克、柴胡6克、柏子仁10克、丹皮15克、合歡皮10克、蟬蛻8克、 紫蘇15克、 防風8克、雞內金10克,熬10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四、小朋友皮膚過敏。
癥狀:4歲,接觸花粉過敏,瘙癢感,面部紅腫,不發燒,大便干結,皮疹發紅,軀干及四肢有紅色斑丘疹。
根源:中氣不足? 濕熱傷陰。
方法:清熱涼血,解毒除濕。
可服用:荊芥10克、連翹6克、生地8克、知母6克、生薏苡仁15克、黃芩5克、姜半夏5克、砂仁4克、黃連2克、陳皮10克、白蒺藜10克、赤芍 10克、生山楂12克、當歸10克、車前子10克、 澤瀉10克、熟大黃4克、 白鮮皮8克、黨參10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白芍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柴胡6克,熬10付,一付熬出三袋。這是4歲孩子的劑量。
脂肪肝是男性比較多的話題。
癥狀特點:經常喝酒,不愛運動,發胖,腹肋部發脹,胸悶,身體沉重,有眩暈感,大便量少、干燥或者溏稀難以排出。胳膊兩側有小疙瘩,脖子后發黑,肚子比較大。
根源:氣不通,痰濕體質。
方法:健脾理氣,化痰除濕。
湯劑:陳皮15克、青皮10克、? 丹參20克、郁金10克、枳實15克(主要是開痰的作用)、枸杞子10克、茯苓15克、炒決明子15克、山楂15克、沉的佛手10克。
熬10付沒有太多的異常就堅持吃,由于脂肪肝比較頑固,需要吃2-3個月,人也會稍稍的瘦一些,但是因為不是減肥產品,不會瘦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