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一小時爸爸
“上火”是懸在每個中國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保不齊什么時候就砸到頭上了。請不要懷疑,這是一種只有中國人才會得的“疾病”,誰叫我們自稱為漢人呢,光武帝老人家非改口說漢“尚火德”,所以漢人自然就是愛“上火的”民族了。
好吧,再扯五行五德就太遠了,好奇的可以去看看親王殿下的長篇八卦文,祥瑞玉兔。
由于中國人特殊的“體質”差異,剛出生沒多久的中國寶寶,也會經常被人說上火:你看,寶寶不好好睡覺吧、愛哭鬧了吧、胃口不好吧、有眼屎吧、便便不完美吧、小便顏色太深吧。反正寶寶任何讓人不安的地方,如果有幸沒有“被缺鈣”,那很可能就“被上火”了。
那什么是上火?之前關于上火的文章里說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所謂上火并非是一種病,所代表的是一系列有些類似癥狀的集合。有些是輕微的食物過敏,有些是感染導致的炎癥,有些是輕度脫水等等。這些癥狀的原因迥異,也要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嬰幼兒的情況也是如此,“上火”這種中國育兒的特色,其實和補鈣一樣,反映的是某種程度上的“惰政”:家長或醫生沒有去了解寶寶真正問題是什么,而寄希望于某種萬能解決方案。家長所認為寶寶的不正常的上火情況,其實是來自很多不同的原因,家長應該找到問題,然后用對應的方法去處理。
比如考慮配方奶或者其他食材的過敏問題,考慮寶寶是否穿太多了,考慮是否應該添加更多纖維素的輔食。很多時候,要考慮自己是否過度緊張了,而寶寶是正常的。一味地強調和推崇上火+清火,往往讓家長忽略了寶寶不適的真正原因, 或者過度反應,或者耽誤解決問題的時間。
如果家長真的是傳統育兒偏方或者中醫藥的擁躉,還就罷了,這是世界觀差異問題,和科學無關。但真的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嬰兒清火這種只有中國才會存在的概念,用關鍵字在TB上搜一下,銷量排名最高的,居然是一個洋玩意:意大利進口美林菊花晶。
真的很想請問一下這些代購同學們:在進貨的時候,有沒有問過美林或者任何意大利合作伙伴,他們真知道什么叫“上火”么?
指望根本沒有上火概念的意大利洋專家來幫中國寶寶“清火開胃”,這里面的諷刺意味濃到不需要再做解釋了。我們還是來看看據說能清火開胃的菊花晶里面到底是什么。
翻譯一下上面的美林官網配料和成分表。
配料表:葡萄糖,蔗糖,葡萄糖漿,洋甘菊提取物(0.8%),香料。
成分表:
無論是從成分表或是從配料表的主次順序來看,我們都可以很簡單的給這個產品下個定義,就是加了一點點洋甘菊的糖。
想必大家不會認為喝糖水能夠清火,那么所謂能降火氣的神奇作用就應該來自其中那一點點的洋甘菊提取物了。洋甘菊能清火么?
當然不能,洋甘菊的確是西方常用的傳統草藥之一,但洋甘菊成分的作用并非中國家長期待的“清火”,而主要是“鎮靜”。
在和“中醫”對應的傳統西醫中,給嬰幼兒喝洋甘菊茶是比較常見的建議,認為可以減緩小朋友腹絞痛等情況的出現。而這些年對洋甘菊分析研究,只有有限的證據證明洋甘菊有一定的緩解焦慮的鎮靜作用。
在低濃度使用的情況下,洋甘菊是安全的,但也同樣有它的禁忌和潛在不良反應風險。禁忌方面,洋甘菊成分可以影響月經周期、并且有一定致畸性,因此孕婦使用是禁忌。而對于哺乳期媽媽的影響缺乏數據,目前比較普遍的建議是盡量避免。
給寶寶服用低濃度洋甘菊產品的主要風險,在于過敏,洋甘菊成分有致敏性,可以導致一些寶寶過敏,出現皮炎等問題。而過敏反應其實往往也被我們當成“上火”。所以如果清火不成,反而上火,請不要吃驚。
這只是菊花晶中洋甘菊的副作用,給新生兒寶寶服用類似產品的問題不止于此,寶寶還會攝入兩種常見卻不應該給的東西:糖和水。
對于0-6個月的小朋友,母乳或者母乳替代品——配方奶應該是他們唯一的食物,隨意添加糖和水,會改變寶寶飲食結構,關于過早添加糖和水的問題,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見文末的關鍵字就好,不羅嗦了。
所以對于寶寶上火的問題,我們的建議是,請忘記“上火”二字,回想你二三十年來學到的現代科學知識,然后仔細去考慮寶寶的問題可能是什么原因,或者其實根本沒有問題,只是瞎擔心。
不管你有多擔憂“上火”,要記得,對于還沒有到輔食添加期的寶寶,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除了母乳和配方奶,你給他喂別的反而有可能傷害他,必須慎重再慎重。
對于仍然很擔心“火”的家長,也不要把清火的重任交給從來不知道上火為何物的洋大師們。那些淘寶上以“清火”為賣點的美林菊花晶,或者其他洋甘菊類的產品,西方人民沒用它們清火過。在決定用之前,要了解,其實你給寶寶喝的是一種鎮靜草藥糖水。
BTW,相比較東瀛西洋友邦天馬行空的各種黑科技母嬰概念產品,國內同行能拿出手的,似乎只有“清火”二字。不過從這個案例來看,國產品牌連這個概念都玩不過洋人或者代購商家,真是給人一種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