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里
我是動畫片愛好者,只要影院上映的都會去看。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也絕不放過一個的忠粉心態(在國內不敢放這話,就怕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喜羊羊和灰太狼、葫蘆兄弟之類,那是寧可放過一千,也怕錯殺一個)。
前兩天去看了Kubo and the Two Strings,中文片名《久保和二弦琴》或《魔弦傳說》。如果本年度后面幾個月不出什么幺蛾子打臉的話(看了一下今年剩下的動畫片預告,感覺打臉幾率微?。@部將榮登本年度我最喜愛的動畫片寶座。
為什么?
對一個學哲學的文藝女青年來說,看電影的角度既不是技術流也不是故事流,那是純粹的情感流,嗯,就是全憑感性。因為大多數動畫片用不上理性啊。比如《愛寵大機密》《冰川時代5》之類,合家歡的套路,帶著眼睛就行了,開開心心的看完回家該干嘛干嘛。
但是,看《久保和二弦琴》的時候,眼睛和腦袋都不太夠用啊。
眼睛恨不得瞪得比銅鈴大,好把絕美畫面完美地印入視網膜(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剛開始的一段屏幕很暗的緣故)。
然后每說完一句臺詞腦袋都要快速反應說的啥啊這是?(當然也可能是西語版無字幕講話速度太快我沒跟上的緣故,對于此種可能性我那是堅決否認哈)
這么一看片子節奏似乎很快?非也非也。速度那是相當緩慢。
以至于片尾曲響起的時候,后面的小屁孩懵懂的問他爹“完了?”,他爹說“嗯,完了”,小屁孩出口長氣說“終于完了”,可見他早已走神十萬八千里,無聊一小時又四十二分鐘了。
那情節很復雜?非也非也。情節那是相當簡單,是個中國人都知道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這片差不多一樣一樣的。
你看,久保他媽(就是三圣母)不顧他爸大魔王月神(媲美惡舅舅二郎神)反對愛上了凡間英雄(不愛書生愛武生),并生下了久保(比沉香命還慘),后遭家中邪惡雙殺面具姐妹(可以想象成哮天犬,神似)追殺,不得已拼盡法力送走久保(三圣母被鎮壓于華山之下并送走沉香),靈魂則進入久保隨身攜帶的木猴中以猴身暫得重生,陪伴他去尋找生父留下的三件寶物(和寶蓮燈一樣屬于傳說中很牛逼實際上沒起到關鍵作用的東西)獲得力量,最終用三味線戰勝大魔王的故事。
整整一百分鐘都用來解決家庭內部矛盾!
所以到底是什么讓我慶幸還帶著腦呢?
四點,只有四點!
一、美學殺
每一幀畫面都透著一股好清純好不做作的美,和那些外面的妖艷賤貨好不一樣(可能大概是因為看過的CG動畫太多,定格和CG結合的動畫太少)。
特別是墓地放燈、紅葉造船、水下眼球等幾幕,美輪美奐,妥妥壁紙啊。
二、文化殺
從來不知道折紙也可以這么狂霸酷炫吊炸天啊,我會的那點折飛機和千紙鶴技能簡直就是對這門博大精深的藝術赤果果地侮辱??!
從來不知道三味線這么好聽啊,當久保邊彈邊講英雄殺怪戰績的時候,音樂和折紙動畫相得益彰、動人心魄。
還有各種唯美的東方法術(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想起了唐家三少的琴帝)和東方武術也很有文化共鳴啊。
三、哲學殺
好萊塢出品東方風格動畫時肯定會融入東方哲學,比如功夫熊貓中的太極、元氣等概念,但人家一部片基本就圍繞一個哲學概念旋轉跳躍啊。
而久保一片呢?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你們是哲學考試滿分學霸嗎?(當然不排除是我想多了,職業病請理解)
命題一:我是誰?
你的名字你的工作你的愛好這些能定義你嗎?顯然不能,定義你的是你擁有的連續性記憶和他人對你的記憶,失去這些也就失去了這個“你”。
所以媽變成猴子也是媽,沒記憶的甲蟲不是爹,投胎前要喝孟婆湯啊。
命題二:人的價值。
“這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的人,他是整個哲學的主體,也是哲學的最高主體”(西班牙思想家烏納穆諾之言),而不是抽象的人、概念的人。
要吃、要喝、要睡、要思想、要愛欲這才是人的價值魅力所在啊。
是做厭世自殘的偏執狂(月神你不能棄療?。€是做會酷炫法術還有爹媽疼的人間兒童(久保),是個蟲它也知道怎么選??!
所以,月神的設定真的是太缺乏說服力了。還有你確定你是神嗎?就那幾把刷子感覺離二郎神都還差了很多個?“小目標”?好嗎?
命題三:關于救贖。
孽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失去記憶的月神如同已放下了惡,放下了執念,回頭是岸了。于是村民也選擇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
命題四:靈魂和轉生。
東方哲學里關于靈魂和轉生的概念是早被我們熟知的,就不贅述。
四、結尾殺
沒有大團圓,沒有大團圓,沒有大團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簡直是動畫片界一股清新的泥石流啊。
久保基本死全家,最后就剩他自己和已老年癡呆的爺爺(我說過比沉香慘多了)。
這就是,所謂人生的成長和蛻變,有幾個不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現在,你還要帶小朋友去看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