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木心這個名字是那本《木心談木心》,第一次讀覺得作者深藏不露,第二次讀覺得不過如此,第三次讀才慢慢讀懂。由此愛上了木心這位特別的文學家。
由于近年來很喜歡的作者都紛紛離世,于是便絕口不提很喜歡誰,生辰年份后加上去世年月看著著實傷感。
上周朋友來家鄉旅游,在程意時光咖啡店隨手翻起這本書,愛不釋手,回家差點買了全套,但擔心留在家里會無暇閱讀,開學后的課程也實在繁多,故此作罷。
這本書的責任編輯介紹:木心用字非常講究,標點也講究。奇思妙想,終篇不絕,細節里藏著生活。行文“豐沛而嫻熟”,“善用漢賦般的奇字”,“在別人說不下去的地方說出別開生面”。
《瓊美卡隨想錄》,都是些莫名的句子,徘徊在超脫于未超脫之間。伊說, 大約有兩種,一種是到頭來會升華為素澹的綺麗,另一種是必將落得靡敝的綺麗。我說,伊的句子大概就是這兩種綺麗的沖撞,結果就看伊愛哪一種,又或者是儂愛哪一種,吾愛哪一種。
當然,知道木心全從溫莎墓園開始,一個關于硬幣被翻面的故事。
噢,伊是烏鎮人,伊曾上過劉海粟的上海美專,伊也師從過林風眠
他讓我們看到一個在夏天習慣穿塑膠底布面鞋的素面朝天的男人。他通過一次推車便可得到救贖般的感悟。細膩到令人難以置信卻絲毫不見夸張和做作的世界觀。只寫適當的、少量的字,留下大片空白,微笑著讓讀者自去填補。
同行朋友問我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借用書中一句話來概括:
莊子哭著去找老子說自己好難過啊,老子安慰莊子--親愛的,我比你更難過啊。
朋友一臉:你有病嗎?
不難從他只是薄薄的一小冊書中看到他豐厚的歷史、地理、文化知識,他嫻熟地運用漢賦般的奇字,和一葉知秋的生活形態。他說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自己卻把這種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全部聰明又用力地沁入文字。在發現自己完全溶于瓊美卡而不能再有所益處的時候,他決定遷出,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出一片光明,在別人說不下去的地方說出別開生面。他是很好的帶有完美悲觀主義的生活感悟者。內斂有力,含而不露。
我們活在形容詞荒年的年代??赏瑫r,我們還活在感動荒蕪的時代。心靈強硬地不能輕易被沖撞出奔涌的液體。
如若我們可以像他一樣,生是過客,卻活若饕餮。
書中經典句子:
“我好久沒有以小步緊跑去迎接一個人的那種快樂了?!?/p>
上周在青島,我是以沖刺的速度去見那個人,真的很快樂啊。
“不謙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謙的人,真不知其在謙什么。”
狂是因為有資本,莫名其妙的謙虛著實讓人尷尬。
“我已經算是不期然而然自拔于恩怨之上了,明白在情愛的范疇中是絕無韜略可施的,為王,為奴,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明謀暗算來的幸福,都是污泥濁水,不入杯盞,日光之下皆覆轍,月光之下皆舊夢?!?/p>
最后一句,有日光傾城、月光散落的感覺。
“友誼的深度,是雙方本身具有的深度。淺薄者的友誼是無深度可言的。西塞羅他們認為“只有好人之間才會產生友誼,還是說得太忠厚了?!?/p>
如果友情脆弱,大抵都是相處的兩個人都很脆弱。
“雅”是個限度,稍逾度,即俗。
這個世界是俗的,然而俗有兩類:可耐之俗,不可耐之俗。
逾度的雅,便是不可耐之俗。
雅俗也都在一念之間。
“人的快樂,多半是自以為快樂。
植物動物,如果快樂,真快樂?!?/p>
動植物的快樂真簡單啊,也真快樂。
“人文主義,它的深度,無不抵于悲觀主義;悲觀主義止步,繼而起舞,便是悲劇精神。
毋庸諱言,悲觀主義是知識的初極、知識的終極,誰不是憑借甘美的絕望,而過盡其自鑒自適的一生?!?/p>
“還沒分別 ,已在心里寫信?!?/p>
還在一起的時候,就開始想你。
“當一個人歷盡恩仇愛怨之后,重新守身如玉,反過來寧為玉全毋為瓦碎,而且痛悟修辭學,即用適當的少量的字,去調理煙塵陡亂的大量人間事——古時候的男人是這樣遣度自己的晚年的,他們雖說我躬不悅,遑恤我后,卻又知優哉游哉聊以卒歲,總之他們是很善于寫作的,一個字一個字地救出自己。救出之后,才平平死去。還有墓志銘,不用一個愛字不用一個恨字,照樣闡明了畢生經歷,他們真是十分善于寫作的?!?/p>
善于寫作的人上輩子可能拯救了地球吧
“宗教始終是信仰,哲學始終是懷疑?!?/p>
不信教沒關系,沒有信仰很正常,但沒了懷疑,很可怕。
“童年的朋友,猶如童年的衣裳,長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無可奈何了...”
有的人,就是童年的衣裳,很喜歡,但沒必要再見。
“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事,就只能是長途跋涉的歸真反璞?!?/p>
“后來常常會對自己說 這樣就是幸福了?!?/p>
最近常對自己說,這樣就很開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