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細讀王國維,可以說他的著作《人間詞話》是近代國學研究典范,西方美學的新思想解讀中國古典文學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王國維在開篇第一講了境界在中國詩詞中的重要性。
? ? 宋詞為何能在中國歷史上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呢?是因為宋詞的美妙體現在他不同凡響的境界上。宋詞當中的境界既有寫實也有對理想的表達。對于境的解讀也有不同,王國維認為境界的不可以分為優劣,但是可分為大小,境界的大小可使文章格局不同。
? ? 但是還有比境更高的層次,那就是意。王國維把多種多樣的藝術境界劃分為三種基本形態:“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何為意?何為境?意是抽象,境是寫實,意象決定廣度,意境決定深度。意境是屬于主觀范疇的“意”與屬于客觀范疇的“境”二者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這一藝術辨證法范疇內容極為豐富,“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在兩個統一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現的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他同文學典型一樣,也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之一。
? ? 如果典型是以單個形象而論的話,意境則是由若干形象構成的形象體系,是以整體形象出現的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如果以意和境的藝術角度來將中國古典文學進行一個評級的話,可分為“神秀”“骨秀”“句秀”這三個等級。何為“神秀”?我認為李白、蘇軾和李煜才可排在“神秀”之列。作品寫實與意境并存,單以蘇東坡為例,他是一個全才,詩詞書畫文章精通,更是一個豁達開闊懂酒好食之人,其代表作即我們耳熟能詳的《水調歌頭》,這首詞就是有我之境,以我觀物,仿佛與明月一段有趣的對話,有理趣,又有情趣。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明月是情景,相思是意象,而表達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才是他的意境所在。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可以說是以明月為題的作品當中的巔峰,無人能超越。
? ? 自新文化運動以來,可以說中國古文化的地位本末倒置,現在我們也越來越意識到中國古典文學的美,是的,這種美給人一種陽春白雪的感覺,可是近百年來,中國為何沒有出過類似蘇軾這樣的大文豪呢?也許正是應了那句詩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意境和格局都沒有,怎么能寫出好的文章呢?
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