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們,是因為那是最好的時光,還是每一個階段的我們,其實都是獨一無二最好的。
耿耿,余淮。耿耿于懷。
簡單,韓敘。簡單含蓄。
洛枳,盛淮南。
取名都是那么的有意思,是因為那段時光也是特別的有意思吧,雖然在當時的我看來,那簡直是日復一日的噩夢。
重溫,回想,很多的細節浮現。
高一:
1.第一天大家回寢室的時候,十個女生齊聚,門被反鎖,旁邊都熄燈了我們還在門口進不去,老師也沒法,實在不行我就上腳了,直接踹。印象中是第一腳就踹開了門,然后自己都驚呆了,學過項莊舞劍的那篇文言文后,真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一句:壯士!
2.夏令營補課時候,語文老師找了他老公來代課,講《我的空中樓閣》,中年男謝頂的過早,地中海現象很嚴重,就剩三捋頭發,橫亙在海中央跟跨海大橋似的。隨著汗滴橋會自動從X軸換到Y軸,哄堂大笑,換來一句他的:你們懂不懂尊重。那時候真的太年輕,喜怒哀樂很直接,換位思考,較少。
3.吱呀吱呀的風扇是安靜教室永遠的主旋律,悶熱的天氣,涂抹風油精降溫,教室必備的花露水。座位后面放掃把拖把的地方,永遠臟的可怕。高一分班考的時候,教室排座太過擁擠,我們還在走道上復習,復習一陣子抬頭相視一笑,低頭繼續入題海。
4.有個一起坐了一年沒換位置的同桌,字寫的很好看,還私下模仿過。周圍的男生是紙巾的重災區,打完球然后很是順手的牽走了我放在課本邊上或者是座位底下的紙巾。開學第一天排座,我們兩女生坐同桌,身邊前后左右全是男生,班主任也是厚待我兩。男生們愛打籃球,傍晚六點,教務處主任在背后追著這幫小伙子,非要問班級,說是要扣分。那時候的菊花,也沒有現在這層含義,周杰倫的《菊花臺》廣為傳唱,有幾個男孩子組了個組合,每次有空就在班級最后排要死不活的唱: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
5.班級分班考的時候,剛好夏天,身邊的女同桌走讀,抹了一層一層的防曬乳,夸張的用表情做了班主任吃泡面和大肚子的動作,肢體剛伸展開就被班主任逮個正著,思想教育一番之后回來裝模作樣的看了會英語,十分鐘后原形畢現。
6.冬天教室一片暖和,一屋子的二氧化碳,熱的臉上自帶腮紅,窗戶上都是霧氣。每個教室有保管教室鑰匙的人,清晨起的最早,晚上走的最遲,那時候的我們,也沒太在乎他們的付出,只當他們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7.運動會的時候,是全校最high的幾天,放棄課本,時間要么在外面游蕩,要么在地下室那里的圖書室看看有什么新上的小說雜志或者新本子文具等等,會買各式各樣好看的本子,撕下來折紙,或者是寫那些遞往主席臺給體育健兒們加油的話。甘蔗,橘子,飲料,零食都是運動會必備品,會有人在主席臺那里時刻守著近況,輪到誰跳遠,接力等,此班就跟吃了興奮劑的在那瘋癲喊加油,聲嘶力竭。那是我印象中,最熱鬧的一場運動會,在我的高一。入場口號是:地球因我反轉,后來真的拿到了年級第一名。現在的我知道,無論誰怎樣,地球照樣會轉,除非太陽系晚期。
8. 夏季的梧桐樹林蔭道,是最溫暖的回憶。很多人從樹下,結伴匆匆忙忙去食堂吃飯,晃晃悠悠從寢室出來,陽光透過林蔭斑駁的灑在地上,手里拿著飯卡或者是零食,高談闊論的回教室。道路溫暖,在于我們總是和在乎的人走過,我們不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一起去食堂。還能見到父母提著大包小包站在林蔭道下,驚喜的狂奔,回寢室安置。那時候和同桌從校外回來,冬季的夜來得快,我兩提著從超市采購的東西回寢室,校廣播里播放的是周杰倫的《借口》,那天沒發生很特別的事情,卻因為一首歌,那個場景,記到了現在。
高二:
1.諸暨整體就是重理輕文,我喜歡文,喜歡英語和語文,但不喜歡歷史地理和政治。分科很痛苦,那就隨大流。高二分到理科班之后,班級又重新洗牌,之前的同桌去了文科,之后的兩年,再也沒了固定的同桌。班主任是學校里引導青少年的高手,思想教育一流,雖然面無表情很少笑,但我真的很感恩,在我的那段時間,和老師的交談里,他是引導我最好的。哪怕在臺風天,穿著長褲在教室外瑟瑟發抖,他自巋然不動的為我分析我的成績,排位,不穩定性課目,主攻,弱勢等等方面。是我生命中遇到的,對我的學習最負責用心的老師。
2.高二八個重點班,四個是重點里的特小班。八個班被分割在單獨的一幢教學樓,不知學校何意。教室相較于高一高三小了很多,因為在一樓,所以可怕的窗戶多了很多,班主任時不時的就在晚自習隨機性的挑一個窗戶盯著看,然后默默的打開門進來,把沒好好自習的人叫出去。全程很沉默,教室,安靜的可怕。
3.高二學習進度加劇,小班的老師,非要趕特小班的進度。對于我這種成績中等的人,真的是噩夢。物理老師的俗語化教學,很搞笑,也泯滅了我對物理最后的興趣和希望。語文英語照舊,數學老師是班主任,不得不給面子,那個時候解XYZ是數學里最歡樂的。最開心的是學到化學。初中的時候我就把鹽酸滴在硝酸銀的試劑瓶里報廢了一整瓶的溶液,加熱高錳酸鉀爆過試管,打翻過刻度瓶等等實驗器具。在高中的化學里,化學老師長的很像《武林外傳》里照顧好我七舅老爺的燕小六,背地里也經常這么喊,他脾氣很好。高三提前分班考的前兩周,因為生病連續請了假,不懂的就常去他辦公室問。一臉笑呵呵加福建口音,跟《最好的我們》里張平有得拼。
4.班級換了位置,自然寢室也是,一開始很不樂意的,因為換成了舊的宿舍樓,后來開心了,因為門上沒有玻璃窗,這意味著值周老師過來的時候,不會從玻璃窗看,或者照射手電筒來扣分,公告欄里每次午睡完或者是早上起床,總能看到值周老師和學生會紀檢部的成果:扣分表,扣分的明細也很奇怪,要么是聊天有聲音,要么是未及時就寢。班主任路過瞅瞅,回教室之后找相應的人秋后算賬。
5.早戀的現象開始浮現,和同學的聊天八卦中,三個一群五個一窩的,說來說去基本都是當時的熱門電視劇,偶像,樓上特小班的學霸,班級情侶等等,隔壁班的班主任說了啥當天能傳遍幾個班,可見當時的我們,除了學習,業余的生活樂趣,在于”說“。
6.想家。高中最噩夢的階段在于高二,不僅僅是學習。學習的壓力無法排遣,自然就想家了。為這事幾近哭了一個月。那時候我左手邊是男生右手邊是女生,語文課上做題做著做著眼淚就來了,趴在了桌子上。邊上的男同桌向我另一邊的女同桌示意了下,用手指了指趴著的我,問怎么了。同桌就寫了紙條,上面兩個大字:想家。身為走讀生的那位男生,是理解不了這種情緒的。我媽那陣子被我嚇壞了,來學校來的特別勤。剛好一些,病了一場。那時候雖然不明白一場考試的意義,但還是努力的想考好。
7.分班考。考前剛好病愈,中藥不斷,和物理一起成了劫。因為對物理沒興趣,準備考試的時候主攻電和磁,看的恨不得回醫院,太受罪。分班考是高二第二學期的期中考,因為要提前進入高三復習一輪又一輪,小班和特小班的成員會進行新一輪的洗牌。我媽對我沒報啥希望,只希望別被淘汰出小班到平行班去就好。后來和耿耿一樣走了運,超常發揮了,每天晚自習看物理,物理試卷沒出我不擅長的題型,撿了漏真是謝天謝地。但因此也為高三的成績浮動大埋下伏筆,因為分班考是偶然性,而平時多輪的測試,才是必然性。
8.特小班。剛進班級,就像融入一個陌生團體,因為我們是下面四個班的,玩的較好的伙伴很多。但是上到第二層樓,是猝不及防。學霸到處是,物理貌似隨便一個都比我好。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語文,理綜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那個夏天,周杰倫為奧運會作了一首《千山萬水》,夢的邊陲,風吹不滅,從不感疲憊。我很疲憊,從心到身的無力感,加上家長親戚的一幫期待,沒了高一的玩笑歡樂,沒了高二的親切老師。陌生的班級,陌生的同學,這個新開始,是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高三:
1.這個班級,有個同村的孩子,理所當然的,父母會對照成績。我很慶幸我是女生,在我比他差的時候,我爸媽仍舊會男女來對待,男生理科是該比女生好,我不知道他們這個理論從何而來,但很慶幸,為這個我免受了很多煩惱。
2.班級很沉寂,大家都在全力以赴的學習。不會有一幫傻子一樣的人,在教室的最后排要死不活的唱菊花殘滿地傷,也不會有高二那樣,一到自由活動跟出了柵欄的豬一樣瘋狂的奔向操場。在這里的很多時候,尤其是考試后期,上課下課貌似都沒多大差別。為了那一分分,每個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那時候覺得考不上大學是天大的事情,我爸媽給我的要求是保二本,我對自己也沒目標。只記得當時我最愛的語文老師給的建議:以不變應萬變。無論怎樣,總歸是考的分數越高選擇越多的,所以沒必要去思考要考哪里,我沒有清華北大那么遠大的目標理想,但也是盡了力。
3.狀元帽。整棟教學樓的造型,說是一頂狀元帽,我們和14班還是13班來著,是兩個頂點。那時候來得早沒有鑰匙,就在六樓待著往下看一群群人的進來。高一的時候我的同學都是很朝氣活力,和高三的有點不一樣,不知道是不是被每周一次的理綜測驗折磨的。
4.物理。物理老師換成了帥哥,謝天謝地的拯救了我對物理的興趣,雖然很冷,基本不笑。物理的教學比我高二時候那位俗語化得,好很多,依舊討厭電場磁場,尤其討厭變速運動種種。一個勁的記公式,每次看到大題里有電場磁場粒子這些題就跟見了鬼一樣,寫了個解,三小題里撐死解完第二題,我對自己的能力預估的還是可以的,與其費心解題,還不如好好的做化學生物,驗算。畢竟這是理綜,不是單純的考一門物理,還涉及到時間的分配。因為基礎不穩,所以物理的復習是最痛苦的,就跟得了癌癥的化療一樣,一復習發現漏了那么多的知識點,然后慢慢穩固。
5.語文。語文老師是我最愛的老師,因此語文我是最用心的學了的。很感謝那時候迷茫的自己,對語文的興趣大,并且很多習慣,堅持到了現在。雖然語文的分數得分難,差距難拉開。但是古詩詞的背誦,文言文等學習也是很考驗人耐心,考驗積累的過程。那時候很喜歡填詩句,比較討厭改錯別字,做完語文作業,會有種不知從何而來的成就感,而我理綜的成就感,在最后一次的高考,其他科目則沒有。現在回過頭看,也許讀書的時候,不該太功利化吧。語文老師的老公,就是高一夏令營代課的那位地中海。
6.撿漏的后果。高三的學號分班,是按照兩次考試來分的,剛好那兩次考試我都考的不錯,于是乎悲劇了,班主任每次對著我的學號和班級名次對照,跟我說成績不穩定,這就是撿漏偶然性的后遺癥,那是我考的最好的成績,偏偏學號按這個來排。班主任那痛心疾首的樣子,拿著一支筆,指著那排名,他教化學,然而我最差的是物理生物和數學。在高三高考前幾周的中午,我們有一幫人都是在實驗室補課度過的,就是不停的做卷子,然后老師很細心的講解,照顧我這個平時跟不上進度也吊不上車尾的人。聽說這是我們班獨有的,也是班主任去拜托那些個老師的,他對我們,真的很上心。
7.地理條件。最噩夢的地理條件,莫過于教室在頂層,宿舍在頂層,那時候物理剛學功這個概念的時候,一直幻想著從六樓到六樓,造一座橋梁,省卻多少的無用功。
8.高考。我的中考,我個人認為我是盡力了,但在我父母眼里是考砸了,最直接的變化是分數,他們看不到我在校園里的生活。高考前,百依百順,壓力也倍增。祈求理綜不要出我不擅長的題型讓我多拿點分,最后明白還是多看題做題吧,這就是命。高考前的神經,稍微一點點事情,都能觸發一系列的遐想。我爸媽對我的要求不高,也是基于我平時的成績穩定性很差,理綜的穩定性很高,普遍每次測驗都在及格線。父母也不期望我上重點,只不過說試試自己的可能性,所以最后分數出來的時候,是懵逼狀態,然后驚喜。高考的第一門是語文,自我感覺考的很順利,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作文會有偏題的風險和可能然后死了命的往十分二三十的估分。之后就是重復一門又一門,直到結束。
9.結束。伴隨著IB的交卷鈴聲響,在一片鬧騰中,班主任說完了最后的注意事項,24號回去拿成績,然后都是各自收拾各自的,拉著各自的爸媽,奔向宿舍樓。樓道里全是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跟春運沒啥大差別。有些家長實在下不來,就在窗戶那邊提醒下面的人走開些,把被子之類的丟下來。伴隨著這一陣喧鬧和搬家,三年結束了。考完的興奮已經讓我忘記今后可能不再相見的這種可能。從未想過那時候可以一起留個影,現在會想想,那時候有相機,該多好。
我遇到的老師,高中的是最操心的.
遇到的同學,高中的友誼也是最單純的。
校園很美,喧鬧,寂靜,日出,日落,彼此見證三個輪回的春夏秋冬。
十年前我在人潮中入校;
十年后我在靜寂無人的時候回校看望看望這座當初我視作青春牢籠的地方。
那次回去,拍了很多照片,不同的是,照片里全是景沒有人,一排排的課桌椅整齊的排列,干凈的黑板沒有一絲字跡。哪怕是iphone6s照片自帶live功能,長按圖片動起來也沒有絲毫的聲音。
曾經的我們在寢室里還說,將來功成名就,給母校捐個廁所,或者是一塊磚。
耿耿說: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和她的緣分,只有那三年。
方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