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邀請了多位30歲以上的女明星參加,相比可愛的萌妹子,姐姐們的身上,多了一份歲月沉淀后的灑脫和淡定。
-面對導演的吹捧,張雨綺坦然說“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我的性格。”
-面對攝像的要求,伊能靜坦然地說,“ 我可以讓我舒服的姿勢坐嗎?”
不管面對怎樣的狀況,都不卑不亢,喜歡就喜歡, 不喜歡就有理有據的拒絕,不壓抑自己。
體現著情緒的自由。
可能有人說,他們都是名人了,有錢呀,財務自由了,所以有底氣呀。 但是財務自由真的可以讓情緒自由嗎?
職場中人們都期望著財務自由,似乎那一刻肯定是愉悅的,想干啥干啥。 那多少錢才算自由呢?曾經有個九段自由的標注:
菜場自由: 在菜場愿意賣啥就買啥
飯店自由: 愿意去哪就去哪
旅游自由: 說走就走的想去哪去哪
汽車自由: 品牌型號都可以買
學校自由: 能有學區房提供優質教育
工作自由: 不計較工作是否能賺錢,按自己興趣愛好來選擇
醫療自由: 能夠抵御重大疾病的手術費
房子自由: 自由選擇安居之地
國籍自由: 選擇投資移民不受國境線束縛
感覺菜場自由,是最初級的自由。買個菜,總還是可以隨意挑挑的。 其實如果打開認知的邊界,哪個自由都是沒底的。
英國的Borough Market(博羅市場)從1754年開市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有"美食家朝圣的耶路撒冷"之稱;荷蘭鹿特丹新開張的Markthal徹底打破了人們對菜市場的一貫印象——它明亮、時尚,隨處可見前衛的建筑細節和藝術感極強的彩繪圖案,與彌漫著各種食物混合怪味的臟亂毫不邊;被稱為西班牙最具有藝術感的市場的圣卡特琳娜市場里不僅能買到各類新鮮蔬果、海鮮、干貨,還能品嘗到各種美食,現切的火腿、現做的海鮮、現制的酒,每個攤檔都是一家餐館;還有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切爾西市場。所謂菜場自由也不是第一層的自由。
所以,自不自由,取決于欲望和現實的差距。 錢再多,如果欲望不止,也不會情緒自由。
情緒自由,是看破別人的喜怒其實與你無關,即使被打擊受挫,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由運轉,別人的情緒也不會打擊到你的自信。
人產生焦慮是因為才華跟不上理想,現實趕不上欲望。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是不是自由,你的情緒說了算。
所以所謂的財務自由,是由自己的認知邊界決定的,情緒自由了,錢多錢少都自由。
很多職場中人在一次次的選擇中,一邊不由自主的選擇一條相對EASY的路,想創業,但是覺得體制內的舒適安全不愿拋棄, 想跳槽,但是覺得做生不如做熟,再想想。另一邊又是長吁短嘆的,感概環境禁錮了自己的發展,不自由。 對于未來不確定的隱憂,對于自身價值評估的迷失,在不知不覺中,把情緒的自由就賣掉了。
那么如何做到職場里的情緒自由呢?
了解自我,自知者明
要明白人和人不一樣的道理,不要因為別人比自己年輕,比自己創意多,精力強就妄自菲薄。 松雞和松鼠,天生的基因就是不同。 如果企業要上樹,那么松鼠就是天生具有彈跳力,但是松雞如果已經在枝頭了,在以時間換空間得來的枝頭上,可以發揮自己的所長,比如畫出路徑,指導小松鼠如何更快的能夠爬上枝頭。如果非要在彈跳力上死磕,那么有情緒別人也幫不了你。
職場上每一個人只要認清自己所能,所不能,找準定位,知道自己的性格偏向,知道自己因為什么會產生心流, 知道自己的樂趣,興趣,志趣, 那么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情緒。
人有七情六欲,如果無欲無求那么就好比心臟的一根直線。情緒自由,不是一根直線,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情緒來自哪里,開心時開心,傷心時傷心,管理好情緒。
工作中都有很多事,有的人適合多任務并發的工作模式,有的人就不行。 所以了解自己,按照自己的習慣,去改善自己工作的模式。 如果和自己天生的行為模式擰巴,你的效率總是不會是最優的狀態,就會被情緒干擾。
當然,有些是因為天性, 有的還是因為能力。 在職場中,因為工作必須要多任務觸發時,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夠嫻熟,自己對于客戶還不夠了解,自己技能是否還有可以精進的地方。知道自己還有哪些不知道的時候,往往就有了想法,會去找解決辦法一步步的解決。情緒不佳的時候, 就是因為知道不足了,但是找不到北的時候,情緒就綁架了我們。
腳踏實地,設立適當的目標,解決眼前的茍且
哲學家薩特說“我只知道凡是我所力所能及的, 我都去做, 除此以外, 什么都沒有把握。”
“離開愛的行動是沒有愛的。“ 愛是如此, 自由也是。
選擇只是針對形勢作的選擇,說的通俗一點,自由選擇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這不是鼠目寸光,而是腳踏實地。
因為路很長,但你每一步都自由了,生命自然就自由了。否則,只盯著遠方的自由,卻找不到一步真正前行的動力,就會一直處于糾結中。
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管是不是在你職責內,先把問題解決。在解決問題之后,再想如果重來一遍,你會有哪些做的不一樣,循環往復,先把本事長在身上。 不管環境如何風云變幻,自己的本事是內心篤定的基礎。
學點理財,先學會方法再滾雪球
職場里大家會一種活法,就是拿工資。但是很多人在找不到工作,或者有工作但是總是誠惶誠恐的擔心工作朝不保夕的時候,有沒有存款就是管理情緒的一個鑰匙。 從容不是裝出來的,需要實實在在的支撐。
在職場初期是沒有多少積蓄。但是俗話說,蒼蠅肉也是肉,雖然財富不多,但是學學如何理財的方法,可以為日后的營生打下實操的基礎。當你看到賬戶上的數字在增長的時候,那是你不用看人臉色,依靠自己的頭腦,去賺取自己的財富。
任何事情都需要專業,理財不是投機,也需要學習向書學,向人學,在線上學,在線下實踐。
雪球就是在自己的手中。
做好時間管理
有個故事,說某人在很吃力地鋸木頭,舊的沒鋸完,新的又送來,越堆越多,不斷加班。朋友提醒他:你的鋸子鈍了,所以效率太差,磨利再鋸吧。
他說: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時間磨鋸子?朋友問:那你什么時候磨呢?他說:等我鋸完所有木頭再說。
一個懂得做時間管理的人,往往也就贏得了更多時間。磨刀不費砍柴工。 懂得這個道理,接著就是一下的這個選擇了。
給自己留白的時間,一個靜處的空間
中國畫里有留白,空白就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一個人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忙,從字面上就是心亡。心亡,就是對于周遭的事物沒有了感知,視若無睹,就盲了,越盲就越迷茫。
對于眼前的茍且,沒有突破口的時候,停下來5分鐘,深呼吸,感知身體的回應,感知自己的呼吸走向頭頂再走下來,給自己一個留白的間隙。
人就像一個磁場,你的內心想吸引什么就吸引什么來。腦袋不變,思維不變,手腳是不會跟著變的。
個人的變化,在與感悟。 別人的建議別人的HOW總是建議,自己內心有沒有聽進去,有沒有去實踐,反省,修正,再行才是關鍵。
有句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換在自由處, 是 “ 方法能解決一時,想法才解決一世。”
真正能做到寵辱不驚的情緒自由,才是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