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了一個難為自己的標題,我不怎么擅長寫敘事之外的文章。反正練筆,我便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吧。
這是我在廈門的第三個年頭,也正是今年約4月中旬左右,我即將要離開這座美麗的小島了。廈門一直是我很向往的地方,理由也很簡單,當年高三班主任為了鼓勵我把我叫到辦公室去,和我描述了一段廈門大學學生宿舍那一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場景。從此,廈門成了我心馳神往的地方。學渣后來并沒有考上廈門大學,在研究生考學的時候仍舊不死心地和男朋友約定要去考廈門的學校。后來男朋友二戰成功去了廈大,我也安心地在重慶上完研一,第二年就興奮地奔去了廈門找實習工作。
那是14年的夏季,我一個人拎著一個嶄新的行李箱去廈門投奔男朋友了。
火辣的陽光、狂躁的海風,第一天就將我刷黑了一圈。心下對廈門這個地方的熱度瞬間就減了三分(我對白皮膚的執念太深了…)。廈門位于祖國的東南,全年高溫時間占據了大半,夏秋季節臺風頻發,春冬季風大干燥時間較短。在廈門常住的居民常有皮膚粗糙、暗沉、干燥等特征。若說我不喜歡廈門的理由,這氣候問題可以排進前三,我的直男老公是不會理解的。
我開始了在廈門的工作和生活,做過會計的實習生,當過學習管理師,后來當了導師,做了項目主管。兜兜轉轉下來,沒有哪一份工作是輕松愉快的,每一個當下都有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壓力。這些經歷的構成了現在的我,有了許多成長和突破。對廈門的人和事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在我看來市民素養還比較高的城市,大家的公共禮儀和文明程度相對內陸城市會好一些。這個城市是相對包容和友善的,畢竟是一個高度移民的城市。大家來自全國各地,背負的使命各不相同,但都愿意把這個美麗的島嶼當成自己的家,共同來建設。有錢人在這里買房養老,土著在這里出租房子收租享福,年輕人在這里打拼奮斗。不巧的是,廈門是一個物價高、工資低的典型城市,我作為苦逼的第三類人在這里掙扎。工作了兩年下來,在我沒有付過房租的情況下我的存款只有不到3萬塊。在這個城市里,毫無背景的年輕人若想要靠自己打拼出一套房子,就像愚公移山般的困難。每個月用剩下的工資要慢慢攢起來動輒3、4W一平米的房子,就像是一滴露水滴在海里,發不出任何聲響。這個城市對年輕人是殘酷的,她只歡迎來觀光的游客和修身養老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