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記總目錄 << **
科隆(K?ln)坐落于萊茵河畔,是德國第四大城市(僅次于柏林、漢堡和慕尼黑),以重工業聞名。世界最古老的香水4711正是出自于此,它正是我們熟知的古龍水(“古龍”即科隆的另一個音譯)。
這里有著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科隆大教堂(K?lner Dom)。科隆大教堂是中世紀哥特式建筑的典范,157米高的鐘樓雙塔也令其成為世界上第三高的教堂。
這天一早我們離開巴黎,先去了當年西德的首都波恩,之后乘坐傍晚6:53的列車,半個小時后就到達了科隆火車站。
我從沒想到科隆大教堂如此地緊貼火車站。拖著箱子還沒出站,教堂就已經透過玻璃墻突兀地充滿了視線。—— 唔,好吧,其實我也從沒想到它看上去這么黑,像是剛在煤堆里打過滾...
雖然景點就在眼前,不過我們還是要先去旅館放下行李再來。從車站一路上坡,走一會兒就停下來研究一下導航,折騰了快20分鐘才到旅館。
旅館旁邊是由中世紀一座軍械庫改建的科隆市博物館(K?lnisches Stadtmuseum)。里面據說展覽的是狂歡節、科隆啤酒、古龍水等科隆的文化元素。
這旅館挺有特色,非常有年代感。上樓的電梯只能勉強塞進兩個人,還要手動關門。房間里那個黑白袖珍電視也算是個老古董了。
大致收拾了一下,晚上8點15我們重新出門速覽科隆。
這次是沒有行李,又是下坡,也不需要問路,5分鐘就走回了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K?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它集宏偉的外觀與細膩的雕像于一身,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199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57米高的鐘樓使得科隆大教堂成為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前兩名是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和米蘭主教座堂)。它從13世紀中期起建,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繕工程不斷。
教堂內部美輪美奐的彩色玻璃窗上刻畫著圣經的故事。在二戰中,這些玻璃都被取下并小心保存好,所以現在才這樣完整。
科隆大教堂擁有著中世紀德國教堂中最大的圣壇,圣壇上有個很大的鍍金的圣龕,里面據說存放有從東方去朝拜初生耶穌的“東方三圣王”的尸骨 —— 這也使得科隆成為一個重要的朝圣地。 然而我們好像并沒有看到什么東西...
據說教堂里還有一個珍寶室,陳列著幾個世紀以來保留的一些法衣和圣器,其收藏之豐富在歐洲都堪稱一二。等以后有機會再來參觀吧。
從科隆大教堂步行兩三分鐘就到市政廳了。這棟坐落在市政廳廣場和老市場廣場之間的精美歷史建筑是德國最古老的市政廳,歷史可以追溯至1135年。它曾在二戰中被破毀,然后戰后又重建了。
科隆市政廳擁有14世紀的主體結構,15世紀的哥特式塔樓,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格的門廊,和20世紀現代風格的中庭。
其中帶有黑色尖頂的塔樓約60米高,外墻上有124尊塑像,包括耶穌和他的門徒,古羅馬的將軍,甚至近代知名政治家和音樂家的臉孔。
由市政廳再往萊茵河畔走三四分鐘,就到了大圣馬丁教堂。它是科隆12座古羅馬教堂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在科隆大教堂建成以前,大圣馬丁教堂一直是科隆的代表。
這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以其宏偉壯觀的四分基塔頂和三葉草狀的地面形狀聞名。早在公元1世紀,這里就曾興建教堂,至15世紀已經有了今日的雛形。經過災害與戰火,建筑基本被毀,今天所見為19世紀修復的結果。
大圣馬丁教堂就建在萊茵河畔。不遠處就是霍亨索倫橋。
霍亨索倫橋是科隆最古老的橋,建于1907年和1911年之間,由3座平行的鐵路橋組成,并設有人行路和自行車路。它橫跨萊茵河,是德國和歐洲鐵路網最重要的樞紐之一。
科隆人相信在霍亨索倫橋上掛上一個鎖,將鑰匙丟進萊茵河,愛情就可以天長地久。因此橋欄桿上掛滿五彩斑斕的各式銅鎖,形成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我們已經懶得上橋了,還是走回去覓食吧。
9點半,我們在車站附近隨便找了一家土耳其餐館。瞎點了份6歐的奶酪什么,巨難吃...又花4歐買了個墨西哥卷餅帶走打算當明天的早餐。
第二天一早,我們不到7點半就離開了旅館。這次即便拖著行李箱,依然步行六七分鐘就到了火車站。
訂的車票是7:43從科隆出發(ICE 18),9:27抵達布魯塞爾北站,再從那里轉 IC 2230,順利地話應該9:46就能到布魯塞爾中央車站了。
書本里的原子塔和撒尿小童啊,馬上就能看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