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門溜達,一位六七十歲左右的大爺攔下了我,“你好,能幫我存下錢嗎?”我愣了一會,第一反應(yīng)是“他是否是騙子”?隨即放下了防備,“這年頭要讓陌生人幫忙,實在是難開口。開口皆是無奈之舉。這對我只是舉手之勞,對于大爺卻是極難辦的事。”“你好,我的眼睛看不清,銀行的界面換了,我不會用,能幫我存下100元嗎,我急著繳費?”大爺滿臉的不好意思,一直點頭哈腰。這回換我有些不好意思沒有第一時間答應(yīng),讓大爺再三懇求。“可以的。”我笑著安慰大爺,怕他再有不好意思。這事雖是一個插曲,關(guān)于老人的普遍處境,讓我心里有些不好受。
? ? ? ?想起前幾天,公公停車時掃碼付費,硬是被流氓程序綁架,支付了5.5元的月付型保險費,等出停車口,才被告知付的并不是停車費,得另外再付。好在停車場的工作人員比較實在,讓我公公回去趕緊退費,不然每個月都會自動扣錢。回來公公告訴我,我有些愕然,竟然還有這等流氓的事,如果公公一個人,這要去哪退費,怎么操作,對于他來說豈不是要吃啞巴虧。再聯(lián)想到前些天,公公看到付手機費的鏈接點進去付了90元,結(jié)果并沒有充到手機話費里。我?guī)退樵兏犊钣涗洸虐l(fā)現(xiàn)付的并非話費,而是夾雜著話費的名義的虛擬商品,具體買了什么真看不懂,如此混淆視聽,真是欺負眼花看不清的老人。
? ? ? ?記得婆婆有時會念叨,等到她老了,就去養(yǎng)老院,免得麻煩我們。樊登老師的爸爸也這樣,80多歲了,說“看來這一回我真得跟你們住了,你們歡迎嗎?”樊登老師說“當(dāng)然,本來你就該跟我們一起住呀。”
? ? ?? 老了就怕不中用,沒有價值,還麻煩家人。原來我自己也是這樣想的,等我老了,就去養(yǎng)老院,不給子女添麻煩。可近兩年,我的觀念變了,我們一定要給公婆養(yǎng)老,住養(yǎng)老院看似很美好,其實卻是無奈之舉,有什么比跟自己的子女在一起安享晚年來得有福氣呢。養(yǎng)兒防老并非是中國的糟粕,恰是中國許多大家族得以延續(xù)和傳承的獨特文化。
? ? ? ?到我們八零后這一代,總不自覺地過分關(guān)注于孩子的成長,忽視了父母公婆的需要,孝其身都難,更何況孝其心,常常給父母公婆氣受。
? ? ? ?記得去年有一回,孩子和爺爺吵架,孩子竟讓爺爺滾回三明。換做從前的我,會給孩子講一番關(guān)于“尊老”的大道理。而這一回,我卻恍然大悟,哪是孩子不講禮,不懂尊老,這不講禮的分明是我。我才發(fā)現(xiàn),看似講道德遵禮儀的我,卻犯了大錯而不自知。自從結(jié)婚以來,無論是公婆還是我家老爺、孩子,大事小事都以我的意見為主,不自不覺中我成了一家之主,而我竟還沾沾自喜,把家里治理得很不錯,孝敬公婆,體貼另一半。可我所謂的尊重,實際上是公婆對我的尊重和信任,我一直沒有把他們作為這個家的主人,內(nèi)心沒有敬畏心,只是求一個心安,不要虧待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內(nèi)心漸漸有了這樣的聲音“媽媽是這個家最有權(quán)威的人”。這一回,我不再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真誠地告訴他,過往我犯了大錯。爺爺奶奶是這個家最長的,也是輩分最大的,他們才是這個家的一家之主。孩子是最小的,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都要聽爺爺奶奶的話。從這之后,就是這樣一個觀念的改變,卻讓我們的家庭氛圍不一樣了。公婆跟我們,或孩子說的話,我們盡量不插嘴、不反駁,認真聽。要真正做到有些難,但是從內(nèi)心有這樣敬畏的位置,行為上自然慢慢靠近。
? ? ? ?改變最大的是關(guān)于隔代教育的問題。以往,我認為孩子需要有充分的自由和獨立自主的空間,而公婆認為孩子肯定不自覺,需要人督促才能更好養(yǎng)成習(xí)慣。一開始我經(jīng)常念叨自己的教育理念,后來發(fā)現(xiàn)改變不了就放棄了,但是心里仍然有一個聲音“我的教育方式才是對的”。有一回,我在房間,婆婆給孩子布置其他課外練習(xí),孩子一開始不太情愿,后面接受了,到后來兩人討論練習(xí)題,討論得饒有樂趣。我心想,其實沒有什么教育方式一定是最好的。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復(fù)雜的事情,并非是種一得一。即使教育方式不同,對于孩子而言,他所感受到的是不同形式的愛,還是家庭成員間的沖突;看重的是關(guān)系,還是所謂的對錯,關(guān)鍵在于作為媽媽的我,如何引導(dǎo),傳遞給孩子怎樣的價值觀。于是,我對孩子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很愛你,只是我們愛的方式很不一樣。爺爺奶奶的話,你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你也要聽,我們都在的時候,你就聽爺爺奶奶的。”自此之后,我內(nèi)心便不再矛盾,“我的教育方式才是對的”這樣傲慢的想法也不再有。這一點,在學(xué)習(xí)《論語》后,有了更深的理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在乎關(guān)系,而沒有個人私心,是根據(jù)關(guān)系來決定作何行為。小人看重利害和是非,重其私心。當(dāng)我看重家庭中的關(guān)系,而非個人得失和對錯之后,關(guān)系自然和諧穩(wěn)固,人也輕松不糾結(jié)了。
? ? ?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去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如果不能真正意識到老人的價值,不明白作為中國人,何為孝。那么也許我們越努力,越是與幸福生活背道而馳。
? ? ?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與公婆三代同堂共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有機會反省自己,言傳身教,不再把功夫放在刻意教育孩子身上,而是做好自己各個角色的本分,敬畏公婆,從內(nèi)心到態(tài)度,真正讓他們過得舒心。正如“小孝孝其身,中孝孝其心,大孝孝其志。”
? ? ? ?當(dāng)年齡大了,覺得力不從心的時候,還能夠有自己的價值,說的話有人聽,能夠教育后代,延續(xù)良好的家風(fēng)。能夠做到這點,不就是孔老夫子所追求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