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奔波,直奔斷橋。
無它,只因為白娘子的感召。誰小時候沒有看過《新白娘子傳奇》?
一、錢塘湖春行
真正面對西湖的時候,我的心情開始于一種漫不經(jīng)心的審視。
從保俶路向南,不知什么原因,我和旅伴并沒有直奔斷橋,而是選擇了順時針方向圍著西湖繞行。
正是六九天氣,不早不晚的卡在冬末春初的交替時節(jié)。來時我那被北方凜冽而干燥的空氣吹皺的皮膚已經(jīng)悄然被南方水鄉(xiāng)濕潤而溫柔的風撫平。湖邊綠化林帶中的廣場舞正跳得熱火朝天。剛要習慣性的嘆一句“暖風熏得游人醉”時,卻被扭頭所見的西湖驚到了:“水面初平云腳低”啊!
再走一會兒,雖沒有見到“幾處早鶯爭暖樹”,卻有幾只鸕鶿或立在船上待命,或扎進水里捕魚。甚至遠處水里豎著的,三道標尺樣柱子上,也嫻靜的立著三只鸕鶿。旁邊水面上有三五只鸕鶿靜靜等候,意思好像在說:“我們絕對不會像那些嘰嘰喳喳的小鳥們一樣爭來爭去的。”
穿著黃色制式服裝,頭戴黑色氈帽的江南船夫們也在靜靜的享受著早春的好天氣。這樣的安靜仿佛也影響了跳舞的阿姨們,不認真想來,阿姨們的舞蹈音樂都是柔和的,完全沒有嘈雜的聲音和激烈的鼓點。
柔和、寧靜的江南氣質(zhì),正是從這樹梢間、波浪間、風間、人群間一點一點的散發(fā)出來,讓人深陷其中,不愿自拔啊!
在柳浪鶯聞那處,有人蓋了一個漂亮的賓館:小樓幾棟點綴,西湖美景做底,小橋流水與雕梁畫棟的亭臺中,幾條錦鯉游曳翩然。更絕的是小橋與湖石中不時沁出縷縷白霧隨風一蕩,用仙境二字形容都覺得有點兒不到位。江南早春的柔風里,臘梅送香,羅漢松疏密有致的綠色中襯著梅花點點露嬌紅。
精致細膩的杭州人在拱橋的橋心、雕欄的柱頭都有著墨,路上的石雕和拼磚圖案都會令我回味再三。
西湖東路的美,如同暗香一般,一波一波的侵襲著五感,讓人迷失在絕對中國范兒的美中。真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繞湖而行,卻不小心迷失在綠蔭叢中。早飯的能量已經(jīng)被美景帶走,我和旅伴一起對著手機地圖找飯吃。畢竟餓的狠了,走了二、三百米后,對著聳立山腰的雷峰塔視而不見,眼睛只能看到道路對面“凈蓮居素面館”的招牌。然而,等面的時候,我卻被飯桌上兩個白瓷調(diào)料罐上用藍釉勾出的三個字:“凈慈寺”給沖擊到了!
好熟悉的名字,是那個凈慈寺嗎?
忍不住去尋找度娘了:原來除了“映日荷花別樣紅”之外,詩人楊萬里也曾經(jīng)面對過“紅香世界清涼國”的兩難選擇,也曾經(jīng)“行了南山卻北山”。
面吃罷,走出凈蓮居。幾道臺階之外濃密的道旁樹遮擋了我的視線。眺望遠處,早春的西湖天與水相接,扁舟點點。遙想當年,楊萬里送友下南山,農(nóng)歷六月的西湖微風習習,荷花與荷葉隨風搖曳,身后方外之地鐘聲悠揚,眼前水天之間荷花怒放,欲與天光爭輝,面對紅香世界清涼國,是進是退?想必那時的文人風骨答案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吧!
在路南走了幾步,看到凈慈寺的大門前立了一碑。原來是著名的南屏晚鐘!又原來,著名的南屏晚鐘是在這凈慈寺里啊!這種年代感的奇妙交融令人感到十分愉悅,現(xiàn)在想起來都會品味再三。
邊走邊與同伴討論雷峰塔的倒掉與再起,終究是沒有走進雷峰塔景區(qū)。
轉(zhuǎn)過雷峰塔,就走進蘇堤春曉。可惜蘇堤雖美,不及東坡詩詞美,東坡詩詞再美,疲累的身體也已經(jīng)不能參透領悟它們的美了。旅伴一路笑我,文學青年的詩終于沒有了。我已經(jīng)疲累極了,就拿“淡妝濃抹總相宜”來湊數(shù)。
三、西泠、孤山與梅花
重回北山街,憑吊過蘇小小墓,撐起亭子的柱是六面的,每面都有字體各異的對聯(lián)。又發(fā)現(xiàn)武松居然葬于西湖畔。
終于要到斷橋了呢。然而斷橋卻是連接島嶼孤山與北山街的一座橋。要走斷橋,就得走孤山。為了節(jié)約體力,我選了島北的路。
剛上島,見到的就是西泠印社的展覽。苦于對篆刻沒有絲毫的認知,匆匆過眼就離開了。心里存了一念想:有機會,也要看看為什么會有西泠印社出現(xiàn)呢!
一路行進中,總有梅花相伴。本以為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卻沒想到我就這樣錯過了敬仰林和靖的機會。果然是書讀的太少啊!在本文中紀念一下吧:“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江南的梅花極美,果然是詩人筆下春的使者。
選擇北路趕路,錯過的不僅僅是林和靖,也錯過了浙江省博物館。后來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時間再去了。
白娘子的斷橋上,很多人在跑步。在時代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還沒有培養(yǎng)出吟詩作賦的閑情雅致。俗話說的好:“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文章”。建國至今未滿百年,我們已經(jīng)開始用吃貨、華服裝飾自己的外在了,也許不遠的將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會繼續(xù)注入新的血液,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吧!
四、外一首
歸程中路遇望湖樓。
心中一跳,果然看到了《望湖樓醉書》。無比慨然:西湖之美,山水人文。究竟是山水成就了人文,還是人文成就了山水?
也許這是相輔相成的吧?
無論山水與人文,無法忘記西湖美。囿于筆力不夠深,得借今古詠詩人。
下次,我會先背一本古詩,再來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