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裝裱一道源遠流長,幾乎伴隨著書畫藝術一起誕生。在裝裱過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輔助材料,這些材料的使用及其本身的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效果!
隨著歷代能工巧匠的刻苦鉆研,裝裱漸漸成為與書畫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甚至有古語云:三分畫,七分裱。不僅是對技術的要求更是對書畫的審美和藝術的更高要求!
傳統裝裱款式大致分為立軸,對聯,中堂,手卷,冊頁,橫幅,不同鏡片,等等!工序主要是托畫心,鑲料,腹背,砑畫和裝桿等!
書畫裝裱就好比是給字畫穿上衣服,所以衣服的材質的好壞和審美的高低就可以決定了字畫的價值。
接下來簡單說說傳統書畫裝裱的材料吧,最主要就是手工宣紙,真絲綾絹,宋錦等!最主要說的就是紙,為什么強調是手工宣紙呢因為市面上大多都是機器或者半手工加化學添加的宣紙,大部分商家為徒盈利以次充好!是不可用的!
宣紙是門學問,紙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品種大致是特凈皮,特凈,棉料,棉連,等等。規格常用的是四尺,五尺,六尺,以及更大等。紋路又分傳統的,羅紋,龜紋,扎花,等。紙質又分生熟,半生熟,等等,還有很多特殊紙不一一舉例了。不同時代的紙也都不一樣,在托畫心,托綾絹,以及腹背用紙都會呈現不同的效果,當然也是針對不同作品搭配用不同的紙。
接下來是真絲的綾絹,宋錦材料。紋路越清楚紋飾越漂亮絲織的工藝就越復雜。現在大部分都買現成的顏色搭配裝裱,但是我還是喜歡自己手工調制顏色染制這樣才能更凸現傳統味道,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書畫裝裱用的是天然的漿糊不能用市場出售的化學粘和劑。漿糊的薄厚用量也直接影響裱件的質量。在托畫心托綾絹和腹背用漿糊都不一樣!
還有最后的天地桿和軸頭,砑石和蠟,市面上出售的大部分質量都不如人意,還得自己加工,天桿刨出弧度地桿出隼頭才更規矩,軸頭也是很多品種和型號。
基本材料就是這些,當然裱好一副畫也得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陰天和晴天都會對裱畫的工序造成影響,天陰時空氣濕度大適合鑲活兒或修復里的掲裱。晴天適合畫下墻砑畫和裝桿。地利可以說是裱畫的場地和工具得到位。最重要是人和,就是對待不同作品的態度!
晚輩才疏學淺不是專業的科班出身也不是老師傅閉門傳授,完全是業余愛好,簡單談談書畫裝裱,希望對沒有接觸過書畫裝裱的做點普及知識和自己對待書畫裝裱的態度!不足之處還請各界老師斧正和傳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