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雙夫婦,河南人,跟著高中同學參加了一次禮拜之后,認識了這對虔誠的基督徒。
他們靠做些小買賣為生,走街串巷地叫賣烤面筋、糯米包油條等小吃。在我看來這是份辛苦活,風吹日曬雨淋不說,還要時刻堤防著城管,但他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淳樸的笑容,這讓每天坐辦公室吹空調還滿面愁容的我十分慚愧。
每次路過他們的小攤,他們總會熱情地硬塞給我幾串,讓我帶回家給孩子吃。雖然覺得有些不健康,但總不忍拒絕。他們總是親切地稱呼我為姊妹,讀不懂經書時他們會耐心地給我講解,不愿讀時他們也不強迫,雖然我不常去做禮拜,但聚會一有好吃的他們就會叫上我。
我不太信那些讀本上的教條,但我相信一種好的信仰所塑造出的好的人格與好的精神面貌是值得相信的。
02
我的一位前同事是一位剛師范畢業的90后,也是河南人,剛來學校的時候,對學校的環境各種嫌棄,哭著吵著不想呆。校長為留不住她,特地安排她既當班主任又當教研組長,生活上也為她提供各種便利。我們本以為她是城里來的獨生女,所以才如此嬌慣。后來卻得知,她也是農村人,而且家里有三個孩子,她還是老大。
學校的年輕老師十分匱乏,所以對年輕老師十器重,也十分寬容,而這位新老師卻有些侍寵而驕了。教育部門很忌諱的一件事便是推門聽課。就是一位老師正在講課,而有人不經允許就推門進去聽課,這是被明令禁止的,一方面會影響正常的上課秩序,一方面對上課教師也很不尊重。一個師范畢業的專業教師不可能不懂,但她偏偏就明知故犯了,搞得一些老教師很是不滿,校長去做她的工作,她卻又表現得有理任性,校長只能勸其他老師當她是小孩子,不要與其一般計較,可問題是一個“小孩子”可以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嗎?
因為有了“小孩子”的特權,她便開始為所欲為,隨便亂動其他教師的教具教材,甚至電腦和抽屜,當然也是沒經允許,隨后遭到質問,就一句“唉呀,這有什么大不了的,怎么這么小氣?”搞得大家都啞口無言。當大家都以為她為人大咧,不拘小節時,她偏又將自己包裹地挺嚴實,抽屜上鎖,電腦加密,見人耳語,卻又經常炫耀自己掙了多少外塊,大家問是何行當,她卻故作神秘,說是技術活,要保密,好似深怕人學了去,其實大家都知道她是在刷淘寶單而已。
自從允許學校托管的規定下來之后,學校應廣大家長的要求也辦起了集中托管,跟她搭班的老教師因為身體原因不愿意參與,校長也規定,每個班的托管不能由一個老師獨攬,否則就予以取消。她便在老教師面前信誓旦旦地承諾,只需要老教師托管一個課時,其余的課時由她來負責,薪酬與老教師平均分。老教師當時感動得老淚縱橫,逢人便夸,這個新老師真是又懂事又勤快,對老同志敬恤有加。
可托管開始沒多久,她又覺得自己好像吃了大虧,去向校長申請按課時發放薪酬,如此出爾反爾,氣得老教師頓時下一月便退出了托管,他們班的托管也就此打住。我們都戲言,這叫打翻狗食盆,大家都吃不成,如此重利而短視的行為,實在令人驚掉下巴。
03
我的另一位前同事也是一位90后河南人,長相可愛喜人,也特別“會來事”,我不認為會來事就是一種壞毛病,那些嘴甜腿勤的聰明人誰不喜歡與之相處呢?難道非得跟實實在在的沒教養找堵嗎?
她家庭條件好,為人低調謙虛,做事也勤快,沒事就一個姐前一個姐后地向我們請教,調去別的部門之后也不忘經常帶零食回來看看我們,情商之高讓我們這些木訥的80后很是慚愧。
我常常想,同為河南人,同為90后,受教育程度也相當,為什么做人的差距這么大?我本人并沒有地域歧視,相反,我認識不同階層的河南朋友,他們有的淳樸熱情,有的知書達理,有的風趣幽默,和他們相處十分愉快。
我想不單單是河南,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如此,那些因為一粒老鼠屎就把一個地域的人都否決的做法也是十分惡意和偏激的,哪里都有好人壞人,哪里都會出現有教養和缺乏教養的社會現象。
教養與受教育程度并非正比關系,小學畢業也可能善良淳樸,遵紀守法;博士畢業也可能自私貪婪、作奸犯科。有教養的人讓人如沐春風,而沒教養的人,則好似一本槽糕的書籍,讓人不忍卒讀。
教養可以理解為社會中的公序良俗、家庭中的家風家教、學校教育的德智體美勞、個人修養的溫良恭儉讓。這些外化為禮貌,而內化為教養。
教養需要純正的內心,需要對長輩的孝心,對同輩的關心,對晚輩的愛心,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和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心,如此,才可彰顯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