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愚人節,轉眼一年又過去了四分之一,我總在感嘆時間飛逝,卻從沒有想過要去牢牢的抓住它。
回想自己這三個月,時常會陷入焦慮之中,總有著一個不清晰的大目標,可拿起書本時,東看一下,西翻一下,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暗示自己,這件事情太難了,我根本完成不了,索性干脆把書本放到一邊,跑去刷網追劇了。
但當每次靜下心來,想著自己未來,快奔三的年齡,卻無法自強自立,這讓我感到無比恐慌,此時我又會各種拼了命熬夜各種死磕,發現原來只要靜下心來一步步做,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加入文案班馬上有一個年頭了,一直想把此技能學好,為未來的路做鋪墊,可我卻只是一位空夢想家,并沒有為此去狠努力的學習,練習!
我不斷的逃避,不斷的拋開那些難啃的書本,每天只看看牛人的朋友圈,才發現領悟的再多,都只是表象。
突然意識到,再不付出實際行動,我的夢想永遠只會是我的癡心妄想!
我恐慌,彷徨……一頭扎進書本,可從來無法堅持兩個小時以上!才發覺越是著急到達目的地,就越是看不見腳下的路!
前段時間,雞湯文看得多了,各大號都在推自律的自由!~自律的人生活都在發光!~自律真的可以改變人生!……關于自律的話題,千篇一律,看著成功的案例,看著文章內激勵的話語,而我不過堅持了兩天而已!
我不斷的問自己,真的對待什么都只有三分熱度嗎?甚至還不夠三分?我不斷的提醒自己,這是我未來的工作啊,我應該非常努力,認真的去對待它!
可當心煩意亂時,我打開綜藝節目,點開娛樂牌局……而我的心也只是逃避焦慮短暫的時間,關掉熒幕,一切都回歸原樣!
最近看完《哈佛家訓》收獲滿滿,愛迪生說:一個人為了逃避思考問題,往往會用盡各種手段。讓我深刻意識到,這不就是我嗎?
亞里士多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出焦慮的萬能法則:
第一,清楚地寫下我們所擔心的是什么?
第二,寫下我們可以怎么辦以及可能發生的結果。
第三,決定該怎么辦,馬上按照決定去做。
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做起來遠遠沒有那么容易。
其實明知道很多方法不過是激勵自己前行,因為焦慮不過是逃避思考,逃避解決問題,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區,讓問題越滾越大,而我還是停滯不前,焦慮也就越發嚴重罷了!
《哈佛家訓》給我最大的收獲是,每當感覺自己焦慮時,我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我焦慮什么?
第二,我能怎么辦?
當思考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顯而易見了……
最近抄寫文案,與以前有著很多不同的收獲,甚至感覺并沒有那么難,如果我能早些醒悟,而不是一味的去逃避它,或許早已進步不少!
最后一句,唯有前行,可破焦慮!
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