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重逢與離別

圖片發自簡書App

“早春的風在身后吹拂,似在推我前行。我心中充滿著不可思議的振奮,似乎聽到風聲低語,讓我奮力前行,勇敢追夢。”

這是一個關于錯過的故事。有人慌張得重逢,有人簡單地告別。《你好,之華》就是這樣簡單地開始于袁之南離去的那個清晨。

“袁之華代替去世的姐姐之南參加初中同學會,遇見了彼時傾慕的學長尹川。陰錯陽差地,之華開始透過沒留地址的書信重拾失落的年少歲月,向尹川傾訴心事。另一廂,收到信的尹川把回信寄往之南的老家,被之南女兒睦睦收到。睦睦也以之南的名義回信,希望探尋母親的青春時代。一連串錯位的傾訴與追憶,塵封往事在字里行間慢慢蘇醒,漸漸揭開了兩姐妹、三世代之間交相纏繞的故事。”這是百科上,《你好,之華》的影片概要,粗略看來,已是梗概詳盡。

關于這部影片,我在網站上看到了許多網友的影評。其中,不乏夸贊的、感懷的、分析拍攝技法的、進行細節解讀的,以及貶損的。慶幸的是,在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并沒有接觸過這些影評,因此獲得了些許不一樣的小感受。

我并不想在此大論特論巖井先生的才華,不想再重復挖掘該影片與《情書》的千絲萬縷的聯系,也不想抒發什么逝去的感懷,只想寫一寫我在影片中所見的“重逢與別離”。

整部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開場的一幕——袁之南的遺體告別儀式。之南的告別,是如此簡單卻又倉促。影片開頭,之南一家在殯儀館外等候上一戶家庭結束他們的喪禮現場。殯儀館內氣氛沉悶又有序,殯儀館外氣氛沉悶又有序。工作人員有序地清理現場,上一戶家庭有序地離場,之南一家有序地入場,之南的遺體被有序地安排入場。在這一空間中,死亡變成了一場有序的等待。這時,死亡,不過是在殯儀館外等待一場祭奠罷了。這是影片開場所呈現的“離別”,一場隱忍而又悲痛的離別。

不過,繼悄無聲息的離別之后,是一場偶然而倉促的重逢——之華與尹川的重逢。這也是令我感覺這部影片十分真實、生活化的其中一個因素。生活,不就是離別與重逢,必然與偶然的循環嗎。

發生在之華身上的重逢,是揭開影片發展脈絡的開端,這與重逢的定義完美契合——重逢,是下一個開始與上一個結束的十字路口。

之華的重逢,帶來了幾段愛情故事。其中,有之華與丈夫的、之華與尹川的、之華婆婆與扈老師的,以及之南與尹川的。

在這些故事中,錯過少年戀人的之華卻迎來了和睦平靜的生活,晚年重逢恩師的之華婆婆喚醒了心中的慕戀,與少年戀人尹川戀愛無果的之南以自殺的方式告別了痛苦的錯位命運。

其中,之華與丈夫的愛情,是我們生活中最平凡也最常見的,它就是25歲后的我們每個人的愛情。而之南與尹川的愛情,是我們每個人心中18歲時的那段記憶。但是,我并不羨慕之華能夠得到生活的美好回報,也不羨慕之南曾實現了年少的喜歡。我最羨慕之華婆婆能在暮年之時,尋回少女時代的美好,在即將離別的年歲幸運地迎來重逢。

誠然,影片中之南與尹川的故事才是主線。但在影片中,卻看不到他們之間的完整劇情。這就像他們之間從未言明的深情,撲朔迷離。少年時,我們似乎是不太敢把喜歡說出口的。譬如尹川,譬如之南。當之華問尹川,“你喜歡我姐姐哪里啊?”尹川也只能支支吾吾地自問“哪里?”。年少的喜歡是無法確切表述的,除了那句“無論她做了什么,我都能原諒”,就再找不出其他說辭了。而之南也是如此。

之南在影片中唯一一次用語言表露她對尹川的喜歡,是在請尹川幫忙修改她的畢業發言稿的時候。當尹川否定自己的修改成效,之南卻說“我覺得好了很多”,但是她又無法回答好在何處,卻只能說“沒法具體說,就是覺得整體特別好。你以后肯定能當作家。”片中的之南一直是一個倔強高傲的少女,如此要強的女生竟輕易表現出自己的贊許,這或許就是“真的很喜歡他”。

之南與尹川的故事充滿了遺憾與不幸,影片簡介將之稱為“錯過”的悲傷。其實,換個角度思考,這或許是他們最幸福的結局。

年少之時,我們總喜歡將幸福的定義復雜化,卻能輕而易舉地收獲幸福。后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簡化了幸福的含義,卻很難再收獲片刻的幸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