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讀完了瑞·達利歐先生的《原則》一書,本書從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 生活場景入手,先寫作者的個人經歷以及建立原則的背景,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長大,經歷著他的經歷,成長著他的成長。本書最重要的兩部分: 生活原則和工作原則,雖然有些原則太理想化,尤其是在中國這個重人情、講鄉土的國家,并不是很適用,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想要閱讀這本書的興趣。喜歡這本書,因為不管是從個人角度、生活方面還是工作方面都給予了我很多指導性原則,也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為什么很多情況下會做出這樣、那樣的行為,說出這樣、那樣的話語。?
? ? ? ? 下面 我們先介紹一下本書的作者:
? ? ? ? Ray Dalio先生是橋水基金創始人(橋水基金是世界頭號對沖基金),他出生于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內創立了橋水,經過42年發展,根據《財富》雜志評選,目前橋水已經是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中排名第五位,Ray Dalio先生入選《時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并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被稱為“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 ? ? 這樣一位投資界的翹楚卻寫了一本管理書籍并在中國暢銷,書中并沒有說太多關于投資的知識、技巧,卻反而從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
? ? ? 本書一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歷程
第二部分:生活原則
第三部分:工作原則?
? ? ? 書中三個部分涵蓋了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開篇作者就說到“我是個“愚人”,相對于我需要知道的東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并沒有多少。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么做。”這不就是我們畢生所求嗎?我們不可能窮盡所有,但我們卻可以建立我們自己的原則,在我們無知的時候通過這些原則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
? ? ? 作者在書中提到作為第一部分作者個人歷程,可以跳過不讀。作者在這里就告訴我們要根據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環境來確定這些原則能否幫助你實現目標,不管你的目標是什么,這都是你必須做出的判斷和選擇。因為沒有一套生搬硬套的理論能運行得很好,我們必須因時、因地制宜。才有可能更好地使用這些原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 第二部分:生活原則,作者更深入地闡述了如何將原則應用于自然世界、私人生活與人際關系、企業經營與決策中。作者在這一部分分享了實現個人目標、做出有效決策的“五步流程”。同時也分享了Dalio 先生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獲得的一些深刻見解以及如何將其應用個人生活和企業經營中,作者指出,這也是《原則》這本書的真正核心內容。因為它幾乎可以應用到所有事情上面。
? ? ? 1.自我意識障礙。書中提到“兩個你”,一個較低層次的你,一個較高層次的你。較低層次的你來自于我們大腦里的原始部分,如“杏仁核”,這些區域會簡單處理事務,做出本能反應,它們渴望贊譽,把批評視為一種攻擊,盡管大腦更高級的部分能夠理解,建設性的批評對你更加有力,但這些區域仍然是你產生戒備心理,觸發你的攻擊性。這就是有些人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是他們大腦中這個杏仁核起了很大作用。而較高層次的意識起源于我們的大腦皮層,更具體地說是在叫做“前額皮層”的部分,而這部分是大腦里最具有人類特征的部分。?
? ? ?
? ? ? 兩個層次的你在爭奪對你的控制權,每一個決定,要么是高層次的你戰勝了低層次的你,要么就是低層次的你戰勝了較高層次的你。“較低層次的自我就像經過訓練的斗犬,始終保持戰斗意識,而較高層次的自我想把事情搞明白。這很容易讓人困惑,因為不管是你還是你打交道的人,通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大腦里有這些較低層次的“野獸”,更不用說這些“野獸”在試圖綁架所有人的行為了。”?
? ? ? “我們來看看當有人和你意見不同并要求你解釋你的想法時,會發生什么樣的事。因為你的大腦構造讓你把這樣的做法視為攻擊,所以你會變得憤怒,盡管你更合理的反應應該是對另一方的觀點產生興趣,尤其是當這些觀點明智的時候。當你試圖解釋自己的憤怒行為時,這些解釋令人無法理解。這是因為,在你憤怒時,是較低層次的你在通過較高層次的你說話,深植于你內心的各種隱蔽動因在控制你,導致你無法理性地解釋“你”的行為”。原來有些人天生易怒,并不是他們故意要那么去做,只是連他自己都沒意識到他們無法控制自己,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理解有些人在某些場合對著我們大喊大叫,不管不顧,像瘋了似的暴躁是因為他大腦里那個低層次的他沒有被高層次的他束縛住,他被低層次的自我“綁架”了。
? ? ? 2.思維盲點障礙 “除了自我意識障礙之外,你(以及其他所有人)還都有思維盲點,即你的思維方式有時會阻礙你準確看待事物。就像人類的辨音、辨色能力有差異一樣,我們認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有差異。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大圖景但看不到小細節,另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小細節但看不到大圖景;一些人習慣線性思維,另一些人習慣發散思維,等等。所以很自然,人們無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東西。”色盲最終會發現自己是色盲,但大多數人從來都不知道,也不明白,為什么說他們的思維方式導致他們看不到一些東西。”
? ? ? “讓問題變得更復雜的是,盡管人都有思維盲點,但我們不愿意看到這個事實。當你指出某個人的心理弱點時,對方的反應通常像你指出他的身體缺陷一樣,感到不舒服。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那么你就不會明白其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善于探求其他人的想法,因為你一心只想著告訴對方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
? ? ? “換句話說,你是一一個頭腦封閉的人,有太多先人之見。頭腦封閉的代價極為高昂:當其他人向你展示各種美妙的可能性和可怕的威脅時,你會視而不見;當其他人提出可能是建設性甚至能救命的批評時,你也不能領會。這兩大障礙造成的最終結果是,出現意見分歧的各方通常始終堅信自己是對的,而且往往以彼此發怒告終。這是不理性的,也會導致人們無法做出最優決策。人們覺得,當兩個人得出相反的結論時,必有一個是錯的。你不想那個錯的人是你,這有什么不對嗎?這種無法從其他人的想法中獲益的現象,不只出現在產生分歧的時候。當人們遇到難解的問題時也會出現。大多數人在試圖弄明白某件事時是在自己的腦子里思索,而不是參考所有他們能得到的好想法。結果是他們不斷地跑向自己看到的東西,不斷地在自己的盲點上撞墻,直到失敗迫使他們適應和進化”。?
? ? ? 這些話很淺顯,很容易理解,也很實在。這些場景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但我們卻不自知,我們被封閉的頭腦所困,我們寧愿錯誤,付出血的代價也不愿聽取他人意見,“想要自己正確”和“找出真相”之間,我們選擇了“想要自己正確”,而不是“找出真相”,而這恰恰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學到的東西變少。
?
? ? 3.如何克服自我意識障礙和思維盲點障礙呢??
? ? ? 自我意識障礙是指我們天生希望擁有能力,并希望其他人這么看我們。思維盲點障礙是我們通過自己的主觀角度看事物造成的。
? ? ? 這兩個障礙都會阻礙我們看到事實真相。最重要的解藥是頭腦極度開放:人抱著一種真誠的擔憂,擔心自己可能看不到最好的決策方式,從而以極度開放的心態看待問題。這是種有效探索不同觀點和可能性、不受自我意識和思維盲點阻礙的能力。做好這一一點需要你奉行深思熟慮的意見分歧, 即向與你意見不同的聰明人消教。以通過他們的視角看問題。形成更深刻的理解。這樣做將提升你做出良好塊策的概率,并給你根好的教益。如果你能學會頭腦極定開放,奉行深思熟慮的意見分歧,你學到的東西將大大增多。最后、做到頭腦極度開放需要你對自身與其他人的長處和短處有準確的評估。所以,了解一些關于大腦構造的知識,以及有助于你發現自其身想維方式的各種心理測試,都是有益的。為了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做到最好,你必須理解人與人大不相同。從自我中跳出來客觀地俯視所處形勢,權衡自己和其他人對形勢的看法。?
? ? ? 書中指出有有三種途徑克服思維盲點障礙:(1)訓練自己的頭腦以反直覺的方式思考(例如有創造力的人通過自律和練習變得更有條理);(2)利用輔助機制(例如程序化的提醒器):(3)在自己的短板上,依靠擅長者的幫助。想法的不同并不一定導致分裂或說站在對立面,也可能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即互補
? ?
? ? ? ? 4.實現你愿望的五步流程,包括設定目標,找到問題并且不容忍問題,診斷問題,規劃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后執行方案要求的各項任務。“需要謹記的是,沒有人能把每一步都做好,可以依靠其他人的幫助。擁有不同能力的人通力合作,可以創造出最強大的機器來實現目標。如果你愿意直面現實,接受直面現實帶來的痛苦,遵循五步流程來驅動自己朝著目標前進,你就走上了成功之路。“。嘗試去理解并將五步流程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 ? ? 學習如何以最好的方式決策,并擁有勇氣做出最好的決定,需要你:(1 )追求你想要的東西;(2)通過頭腦極度開放從失敗中汲取良好的教益;(3)不斷改變和進化,使自己能力更強,勇氣更盛。?
? ? ? 5.在不滿意的“現在”與美好的“未來”之間有一個“不斷努力”的階段“不斷努力”的階段,“即使你心中對未來設計有很好的愿景,但實現美好的“未來”必然要經歷犯錯誤和學習提高的過程。人們經常對此類重復過程有所抱怨,因為現實情況是,人往往享受無所事事的快樂,而不愿看有不完美的感覺,即便接受不完美事物更符合邏輯事實”。我們有多少次因為享樂而忘卻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缺陷,自己銀行卡里的金額還有自己肥胖的外表,可憐的專業知識,這一切都是我們不愿經歷中間那個“不斷努力的過程”。?
? ? ? 本書的第三部分:工作原則。在這一部分作者提出一個方法、 理念一創意擇優,力求通過極度的求真和極度的透明實現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系。但就像我開篇中提到的那樣,在中國這樣一個鄉土社會中卻是很難做到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的,事實證明,生搬硬套只能讓事情更復雜,所以這部分內容有選擇的接收是有必要的。?
? ? ? ? 作者提到“在獨立思考者之間出現的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摻雜情緒因素的分歧,可以轉化為更明智、有效、能夠起到“1+1>2”的效果的可信度加權快定。這些工作原則以生活原則為基礎,但由于組織的力量遠大于個人的力量,所以我相信,這些原則比生活原則更重要。”?
? ? ? 1+1>2的效果需要有開放的心態,容納、接受他人觀點的胸懷,否則1+1=2或者1+1<2都是有可能的。組織的力量大于個人的力量,我們都是承認的,但說工作原則比生活原則更重要,就不敢茍同了。在我看來,生活與工作一樣重要,在某種程度上,我甚至覺得比工作還要重要。一個無法過好自己生活的人又怎么可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呢?我們都能看到,我們只不過是一群追求卓越的人, 而且相對于我們需要知道的東西而言,我們真正所知的并不多。所以,擁有一個好的心態、好的生活將是決定我們工作與生活質量的關鍵砝碼。?
? ? ?
? ? ? ? 筆者提出四個祝愿:“( 1 )你能將工作和激情有機結合在一起;(2)你能與同事為了共同的使命而奮斗,收獲成果;(3)你能盡情享受奮斗和成果帶來的歡樂;(4)你將迅速改善和進化,成就斐然。”其實這四點是我們每個人夢寐以求的狀態,它是不容易實現的未來,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希望在這樣的道路上不斷地完善自己。
? ? ? ? 簡而言之,你希望從生活中得到什么或給予什么,由你自己來決定,由你自己的心態、自己建立的原則來決定,他們將決定你在處理未知事物時,該如何去想,如何去做,如何與他人合作。一切都取決于你對“兩個障礙“的權衡,取決于你是否擁有極度開放的心態。
? ? ? 本文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