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大學生VS大學的學生
? ? ? ? ? ? ? ? ? ? ? ? 文/彭昭旭
如今的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號-----大學生。成為大學生是我們大多數人學習奮斗的目標。努力拼搏十幾載,一朝踏進高校園,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每當有人叫自己大學生時,我覺得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但有時更覺得像是一種嘲諷。當今大學生的數量使大學生不再是“稀有動物”,而大學生的質量更是無法與以往相提并論。
有時自己會想,自己真的是所謂的大學生嗎?而我認為我們更像是大學的學生,僅僅是在大學校園里的學生罷了!
因為在我心中,大學生是一個非常神圣而特殊的職位:他們擔負著家的責任,心系著社會的重任,更是被寄托著祖國的未來!他們是一群充滿激情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是一群會思考有智慧的年輕人,更是一群眼神堅定心靈純凈的年輕人!
我始終認為,大學應該這樣度過:有三兩個十分要好的朋友,有時可以打打球,可以一起談談理想,說說未來,可以一起去奮斗,一起去拼搏;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讓你可以為了她而忘記自我。人這一生,要有一次為了一個人而忘記自己的經歷!這樣的愛情,沒有金錢的污濁,沒有利益的誘惑,兩個人在一起時感到很快樂。春天可以沐浴在春風中,冬天可以漫步在白雪上,累了可以坐下來一起看看遠方;有一個非常忙碌但不彷徨的自己。大學里,使自己忙起來應該是最幸福的事情吧。為了一個工作可以忘記吃飯,為了一個活動使自己大喘噓噓!
而現在大學的現狀卻并不如此:宿舍有睡覺可以一天不醒的,戀愛是為了需求而不是真情實意的,有忘記吃飯但卻是為了打游戲的,圖書館的書落滿灰塵而無人問津的,手機不離手而成為低頭族的……
不禁我們會問:我們的大學怎么了?我們的大學生怎么了?我們可以一學期不聽課,臨近期末,簡單看看依然可以考過。是我們真的太聰明,還是另有原因。我們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卻依然說不出流利的口語。一個農民學了三個月,竟然可以與外國人對話。是我們自己的悲哀還是教育的問題。
無論原因是什么,我們都不能忘記努力拼搏。我們要做大學生而不是大學的學生!一朝一夕拼搏路,滄笙踏歌終會來!
獻給正在拼搏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