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引起人感慨歲月的,不只是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還有對文字的重新摩挲。
今天瀏覽文章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簡書的官方提示,原來我加入這個大家庭已經(jīng)整整一年了,我不禁感慨起來,不是感慨在這二十多歲的年紀又過了一年,而是感慨這一年思想的沉淀。
思想是比任何東西都堅固的城墻,因為它絕不會倒塌,也不會交到敵人手中去。
我做起事來沒有常性,以至于很多事情都在拾起來后不了了之,但對于文字的堅持,讓我收獲了更多的熱愛,它不但是說給自己聽,也是說給旁人聽,更是說給這個時代聽,它讓我對很多事物都篤定起來。
我還記得,在庚子年即將告一段落時,簡書出了一個年度總結(jié),大概是我在2020年寫了20w字,差一點寫完了一本《百年孤獨》,20萬字對于堅持創(chuàng)作的簡友們來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數(shù)字,但對于我來說,已經(jīng)是一個里程碑意義一樣的標志,我雖為這個數(shù)字自豪,但絕不滿足于此,雖然沒有日更,但絕不棄筆,這是難得的表達個人思想引發(fā)思想共鳴的方式。
不知不覺胡亂寫了一年,回過頭來再看一看承載了我所有情緒的文字,既感慨又緬懷。
在云端愛詩,在泥土中生活,愿你我都有所希冀,把在生活中收獲的片刻美好匯成光明的未來。
這是我當時發(fā)布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現(xiàn)在再回頭看這段文字,又是另外一種緬懷的感覺,雖然幾個月過去,但那文字的筆墨好像還沒干,那思想好像還活躍著。
最近在讀老舍的《我這一輩子》,我一邊讀一邊就好像親臨老舍講他以前的場景一樣,而他筆下的文字又讓我有一種看著他慢慢成長的感覺,由此一來,倒也覺得自己比他年長!我還沒有看完這本書,但老舍先生用看似平凡普通的文筆演繹了一個舊時代普通人的一生,我覺得這本書表達的思想,自然地融入了那個舊時代悲慘著的民族。
比鉆石更能恒久流傳的,是思想,它是永不會貶值的事物,它也是能帶人去任何地方的圣物。
我看到人們都在努力的生活,我看到人們都有努力的記錄生活,他們寫下文字,在閑暇時看著自己寫過的篇章回頭望著那在指尖流逝的歲月,而恰好文字不會變質(zhì),它記錄了我們最初始的感覺,人們得以借此尋找初心,尋找藏匿在不遠處的思想。
浮躁時,給自己獨處的時間,看看自己心平氣和時寫下的文字,或是看看旁人寫的文字,這是世界留給人們獨特的治愈自己的方式。白巖松在回憶自己的低落時期時說:“我讀書,也讀人,人也是一本書,當我發(fā)現(xiàn)那些名氣很高的人也有焦慮的事情時,我才知道人們都有低落的時候,我們都一樣。”誠然,文字充當了頂好的媒介,它引發(fā)了思想的共鳴。
靜下心來,慢下腳步,留下獨屬于我們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思想,不再人云亦云。倘若我們在這個時代留下自己的足跡,若干年后,我們再回首,熱淚盈眶。
思想的四時永遠充美,思想的靈魂恒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