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別人講一個道理,說一個故事,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切不可不經過自己的思考,人云亦云。
1
很多人都認為,在中國的古代,婦女的社會地位很低賤,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受到了嚴重的壓迫,那真相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最近,歷史學者李伯重在文章中說,古代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沒有我們想像得那么低。
首先來說一說古代婦女纏足吧。纏足這個事兒,主要是在漢人的中上層社會中比較流行,真正的勞動婦女很少纏足,另外少數民族女性也都不纏足,所以對大多數婦女來說,這個迫害并不存在,很多家長給女孩子纏足,是為了將來孩子能夠進入上層社會。
再說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其實決定家庭地位的因素很多,除了性別,還有輩分、血緣等各種因素,很多時候性別反而沒那么重要。最典型的就是《紅樓夢》,在賈府里,地位最高的不是哪個男人,而是賈母。還有清朝出了慈禧這個女的統治者,而且一做就是幾十年。
更有趣的是,從國際上看,中國婦女的地位也不見得比別的國家低。就說打老婆吧,在西方國家,打老婆一直是合法的,直到1871年,美國才立法禁止打老婆,英國要到
1880年才出了類似法律,這時候鴉片戰爭都打完40年了。而中國呢,早在秦代,就已經從法律上禁止打老婆了。
當然,李伯重聲明:他絕對不認為中國古代婦女享有和男人平等的地位,只是想說,認識事物的時候還是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不能簡單地不加分析,人云亦云。
2
不能人云亦云可以在我們了解歷史時,能夠讓我們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只有真實的歷史才會對我們有借鑒意義。不單單是這里有用,其實這個原則對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意義。
比如說,讀大學的人如何選擇專業,過去人們一窩蜂地選擇財會、計算機等熱門專業,殊不知到了小孩畢業后,這樣的人才變得供過于求了,熱門專業變成了冷門專業。
用在投資上也是如此,當大家都一窩蜂地去搶占熱門的行業,過不了多久,這個行業就會變得寒冷。
3
英特爾前任董事長及CEO、硅谷之父安迪.格魯夫去世了,雖然他的名字沒有喬布斯響亮,但他把自己的管理精華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格魯夫雖然死了,但他的經驗,可能依舊對未來的IT產業具有指導性意義。
格魯夫曾提出IT企業生存的三大原則。第一條,不要追求差異化,不要想著去造“更好的電腦”,否則會死的很快。第二條,先發優勢至關重要,利潤屬于且只屬于先發者。第三條,預估產品可行的最低售價,把成本相應地降到相符的水平,換句話說,就是血拼成本。
二十年前,格魯夫這三條,屬于不可挑戰的頂級商業智慧,格魯夫就是按照這三條,讓英特爾長期繁榮昌盛,1985年,他高瞻遠矚,讓英特爾告別利潤率微薄的內存芯片生產,進軍微處理器。當時,格魯夫在推敲自己理論的時候,是把當時的喬布斯和蘋果當成反面例子的。
沒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光流轉,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喬布斯回歸蘋果,一手把蘋果市值從三十億美元,提到了五千億,而且仿佛跟格魯夫斗氣,喬布斯的每一條舉措,都和格魯夫三原則背道而馳:格魯夫說不要試圖追求差異化,蘋果偏偏死摳細節,注重設計,推出了iMac彩殼臺式機等一系列特立獨行的產品,格魯夫說先發有肉吃,喬布斯不信邪,推出iphone,踏入已經是紅海,競爭密集飽和的智能手機市場,格魯夫說必須要把產品價格控制到最低,蘋果的iPhone、iPad偏偏價格高昂,毛利率極高,把成本控制轉嫁給了供應鏈條。反過來再看戴爾,IBM,甚至英特爾這些沉迷于橫向一體化的格魯夫信徒,拼成本拼到兩敗俱傷,拿出來的產品都是丑陋的黑匣子,所以說過去的二十年,是格魯夫三原則被徹底打破的二十年,再次用血淋淋的現實告訴我們,任何商業智慧,都是有保鮮期的。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喬布斯的理論是格魯夫的完美迭代?未必,蘋果是否能保持創新性,始終被所有人懷疑,iphone SE的銷量低迷,就表明了消費者并不會為這種只涉及尺寸的“創意”買單。從三星智能手機到微軟的Surface平板,蘋果不可取代的體驗性已經逐漸被削弱。
4
那么怎樣做才能不會人云亦云呢?就是要做到“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做自己的決定。”
聽大多數人的話,就是收集更多的情報,為自己決策打好基礎。參考少數人的意見,就是聽一些精英的看法,看看他們是如何分析的,了解他們的思路,為自己分析提供借鑒。做自己的決定,就是你的的決定一定是獨特的,而且是正確的,也即要“特立獨行且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