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從空氣中能發現重大的事情。——司馬遼太郎(日 小說家)
Winner takes all.
挑戰者必須找到不同于領先者的新競爭方式以取得成功。
騰訊應對流變的策略——隨變而變,永無定法。
馬化騰的產品哲學:
1.向用戶一樣,每天輪著使用每一個產品。一天發現一個解決掉,就會慢慢逼近 很有口碑 的點。
2.經常去產品論壇去潛水,聽不同的聲音和反饋。輪流監測回復網上的用戶意見。產品經理每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
3.反復體驗。當自己是白癡用戶。(喬布斯能在1秒內讓自己邊白癡)
體驗、細節、口碑、快速開發、極致、單點突破、核心優勢、不強迫客戶、不為1%的需求騷擾99%的客戶,不刻意逢迎(了解真正需要的)
產品總體架構和運營上:(快速穩定、功能強、體驗好)
交互功能(dont make me?think),美術盡量簡單,產品設計功能于無形,運營不穩定會功虧一簣。
對用戶進行數據挖掘,注重數據,組建團隊。
3Q大戰
2010年,馬化騰講話“出外搶地盤,對內重協調”。擔心大企業病,繼續“以天下為敵”。
暴風雨首先便現在,一種彌漫中的情緒。
三宗罪:
1.一直在模仿,從來不創新。2.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3.壟斷平臺拒絕開放。
周鴻祎 奇虎360的反擊,騰訊的傳統回復,偷窺隱私問題的不正面回答。
事實真實、邏輯真實、情緒真實(互聯網世界,被煽動的情緒病毒式的傳播)
周鴻祎輸了官司,卻得了機會;馬化騰贏了官司,開始反思,更加開放
馬八條
:(其實我沒懂,這都好幾年前的事了,我咋還沒懂)
客戶端不再重要,產業上游的價值將重新崛起。
壟斷有的時候是個假象的罪名。
廣告模式是‘產品經濟’的產物,知識產權是‘體驗經濟’的寵兒。
免費不可怕,稀缺性擁有破解免費魔咒的武器。
產品經濟束縛人,互聯網經濟解放人。
云組織時代,偉公司 不見得是 大公司。
十場診斷騰訊的神仙會(炮轟騰訊,姿態正確,勇氣可嘉)。
三個主題:公眾責任與美譽度、行業開放與壟斷、創新和抄襲。
騰訊開始開放平臺,開始投資扶持企業。
微博之戰,沒有成功。(這是書里唯一提到的失敗策略,因為入口搶占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