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21日,廣東24小時最高氣溫圖
持續一周的高溫炙烤把廣東變成了“烤雞腿“。在熱的受不了之際,臺風“天鴿”來了!!雖然說著是一種危害很大(帶來假期)的氣象,但至少涼快了,有木有!
截止22日16是,廣東省南部地區掛上了臺風黃色、藍色信號
對于這個既會帶來清涼又會帶來破壞(假期)的“客人”,孩子們總會很好奇,會問“臺風是怎么形成的呢?“、“是誰幫臺風取名字的?”、“臺風的壽命有多長?”等等,一堆問題。
為能更好解答孩子的問題。本期,我們為大家準備了“關于臺風的科普資料包”,提供你與孩子們分享。(文章最后有簡單好玩的模擬實驗喲!)
Q1:每個臺風都有名字,臺風是從小寶寶的時候就有名字嗎?是誰幫臺風取名字的呢?
A:其實,臺風寶寶剛在熱帶的海面誕生時,只是“熱帶性低氣壓”,還不算是“臺風”。要等到它長得越來越大,達到一定的強度以后(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八級,或每秒17.2米以上),我們才會把它稱為臺風,給它取個名字。
剛開始臺風是沒有名字的,只有按照它在那一年出生的順序稱為“第○號臺風”。
但是這樣會有麻煩,因為有些臺風偏偏是同時形成,而世界各國又各自取了不同名字的話,要研究臺風的信息就會變得一團混亂。
所以為了方便,有十四個國家\地區就聯合起來, 一起幫臺風取名字。這十四個國家\地區剛好都是臺風經常會通過的地方。它們組成“臺風委員會”,從2000年開始,由每一個國家舉出十個名字,加起來總共一百四十個名字, 讓每年誕生的臺風,輪流使用。
Q2:如果我也想幫臺風取名字,可以嗎?
A:呵呵,可以啊。只是你取的名字,只有你自己會認得,其他人和其他國家都不會承認的。
目前,這一百四十個國際通用的臺風名字,總共分成五組,按照順序輪流使用。在這區域生成的臺風,每年平均有二十五個, 所以每五、六年后,一百四十個名字就會輪完。
2017年臺風的名稱為紅色部分,天鴿(取代了天鷹)是日本起的名字
輪完之后,就再從頭開始重復使用。但是有的臺風“破壞力太大”,帶來了超大災害,名字就會被取消,換上新的名字;
例如:2005年的“龍王”就被永久除名,改以“海葵”代替,從此“龍王”一般就特指2005年這一次臺風了。
Q3:為什么只有夏天有臺風?
A:其實不只夏天,在炎熱的熱帶海洋,一年到頭都有可能誕生臺風,只是七月到九月的海面水溫最高,所以臺風最多。
Q4:臺風的風好強,飛得好快,它們從出生到消失,能“活”多久啊?
A:臺風看來厲害,但其實有點短命。短壽點的“活”一到兩天,最長壽的也只有兩個星期左右。如果臺風經過的海面,剛好很溫暖,可以幫臺風補充很多水氣,就可以繼續維持,甚至長大;要不然的話,臺風平均只有四、五天可活,就會減弱成小旋風,消散在空氣中……
等等?你說臺風很可憐? 臺風所到之處,會帶來很多災害,難道你希望臺風長壽(假期更長)一點嗎?
Q5:臺風為什么有“臺風眼”?它的眼睛會看路嗎?
A:臺風的眼睛叫做“臺風眼”,但其實它不是真正的眼睛啦!它只是不斷旋轉的臺風中央,一個沒有云層的空隙。
說起臺風眼其實很有趣,因為圍在臺風眼四周一圈的云層──“眼墻”,是云最厚、最密,也是風雨最強的地方;可是在臺風眼里面,不但沒有云、沒有風、沒有雨,有時甚至還會出太陽!
所以,刮臺風的時候,如果風雨突然停息又灑下陽光,可能代表臺風眼剛好路過,沒一會兒又會風雨大作喔。
最后提供一個,小朋友很喜歡的“水龍卷”實驗。制作水龍卷的原理與龍卷風、臺風相近。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從高壓流往低壓的過程中漩渦是怎么出現的。
需要準備:
1.兩個大寶特瓶。
2.錐子,剪刀。
3.超能膠,膠布。
實驗步驟:
1.用超能膠將兩個寶特瓶的瓶蓋黏在一起。
2.在瓶蓋的中央鉆一個至少直徑1公分的洞,用膠布將兩個瓶蓋封好(不要留空隙讓空氣跑進去)。
3.其中一個寶特瓶裝約八分滿的水,將瓶蓋旋緊;另一個寶特瓶則倒立,鎖在上面的瓶蓋。
4.將裝有水的瓶子倒過來在上面,然后觀察現象。
5.再次將寶特瓶翻轉,手握緊瓶蓋連接的部分,迅速搖晃寶特瓶轉一轉然后靜置,觀察現象。
實驗原理:
利用高壓流往低壓的原理,加上搖晃提供偏向力制造漩渦。就好像地球自轉一樣,讓氣壓變成了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