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更新】昨天文章發出來以后,我們服務端的大神跟我說訂單號沒有這么簡單的,我那樣設計會暴露我們自己平臺的業務量,訂單流水的。所以我上網查了其他訂單編號實現方案,現更正如下。
下單渠道1位+支付渠道1位+業務類型1位+時間信息4位+下單時間的Unix時間戳后8位(加上隨機碼隨機后的數字)+用戶user id后4位。然后你會說,這樣算下來就訂單號就19位了啊,一點都不精簡啊,不好記不好念不好輸的。但我說的上面的這些業務標記,你不一定要全部加上啊。
你看淘寶/天貓那么大的訂單量,16位訂單號就搞定了。細心的網友已經發現了,訂單號的后4位是取自用戶user id的后四位,前12位中有10位可能是由Unix時間戳加隨機規則生成的。
當然了,也有按我的方案進行設計的,比如宅媽媽APP的訂單號,4位純自增的數字,極其精簡。
參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05896
一、訂單狀態
在電商產品中,核心的模塊便是商品模塊和訂單模塊,而訂單模塊里面,最重點的就是根據你的產品,因地制宜的歸納出合理的訂單狀態,并且進行訂單狀態扭轉設計。
訂單的狀態基本可以歸納為:待付款、待發貨、待收貨、交易成功、售后中、交易關閉。而交易關閉其實是一個訂單的終結,但是如果一個訂單如果出現了異常,例如要退貨售后什么的,那就必然會有一個異常流程:待審核、待退貨入庫、待退款、待換貨入庫、換貨出庫中、售后成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用戶在前端下單會鎖定商品的庫存狀態,所以在待付款狀態時候,超時取消的機制很重要。
以12306購買火車票為例,選擇了坐哪躺火車,就進入到確認支付的頁面,而在右上角會有一個30分鐘的時間限制,超過了就會自動取消該訂單,釋放座位,為的就是防止有用戶長期占據這個位置不付款。
至于關于訂單狀態的小細節,這里還有兩個:第一個是訂單允許多次進行售后,第二個則是發貨7天后自動確認收貨,交易成功15天售后通道關閉。
上圖是我根據一般的用戶下單流程制作的一個流程圖,基本上電商的套路就是這個樣子的。
【訂單拆單】
訂單拆單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用戶提交訂單后,在支付前進行拆單。這種是為了區分商家,方便系統進行財務結算。第二種拆單則是手動拆單,發生在用戶下單后,商家發貨前。這種則是因為訂單里面包含了不同倉庫或不同運輸要求的sku,另外則是包裹重量體積限制了一個包裹裝不完商品,必須拆開訂單發貨。
關于拆單的流程可以這么進行設計:
1、不同店鋪、代發供應商的商品,拆開發貨。
2、訂單里面sku發貨的倉庫不同,拆開發貨。
3、不能存放在一起的品類,拆開發貨。
4、超過一定價值的商品,拆開發貨。(減少意外造成損失)
【異常流程】
如果訂單處于待發貨狀態,用戶申請取消訂單。那么WMS就會攔截發貨,系統會判斷用戶是退訂單里面的部分sku還是全部sku,如果是全部sku就好辦了,直接交易關閉,但是如果只是退部分sku,那么就會在原訂單上生成部分商品的售后訂單。
如果訂單處于待收貨或者交易成功的狀態,用戶不滿意申請退貨。這時候客服會審核給不給這個用戶進行退貨,審核通過以后,系統會返回用戶退貨的信息(往哪里寄回商品,有什么注意事項)。這里系統也需要判斷用戶是退部分sku還是全部sku。
二、訂單信息
用戶信息:用戶賬號、用戶等級,在這里如果商家看到一個用戶的等級比較高,有可能他會多送一些小禮品以回饋用戶。
訂單基礎信息:父訂單子訂單、訂單編號、訂單狀態。其中訂單編號一般是一個10多位數字或是由英文與數字混合組成的一串字符,用于給訂單編號,一般是后端自增的。而訂單狀態則是隨著交易的過程,根據前后端操作而進行狀態更新。在這里要注意的就是關于父訂單與子訂單了。舉個例子:我在淘寶選擇了多個店鋪的商品,那么購買行為會把這些商品拆分成三個店鋪的訂單,而整體購買行為記錄則在父訂單下,結算的時候是針對父訂單進行的,但是更新狀態、物流追蹤則是針對子訂單。
收貨信息:收貨地址、收貨人姓名、電話、郵編。一般而言,這里的收貨信息就是電商運營人員在發貨的時候和快遞公司對接要填寫的信息,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收貨地址在存儲的時候,最好按省-市-區-詳細地址進行存儲,因為方便運營人員對區域訂單進行分開發貨,或者是在后臺導出訂單數據的時候,會要求進行地址拆分。
商品信息:sku信息、規格、商品數量、價格、圖片、商家。在這里,一個訂單最重要的便是寫清楚sku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說訂單需要告訴賣家和買家我到底買了一件什么樣的商品,這樣賣家才好發貨,買家才知道自己有沒有下錯單。
優惠信息:優惠券、促銷活動、虛擬幣抵扣金額。當我的商品有優惠的時候,那么涉及的內容就很多了,比如結算的時候要減扣優惠金額,退款的時候,要涉及優惠金額無法退款,退款優惠優惠券是消失了還是直接給回原用戶。
支付信息:支付方式、支付單號、總金額、實付、運費、虛擬幣抵扣金額、促銷優惠金額、優惠券優惠金額、總金額。做生意的一個前提就得要明算賬,只有算清楚了金額,系統才能穩定的運行,不然財務可饒不了你。一般來說,小電商的支付方式只有一種,以微信生態里面的商城為例,支付方式也就只有微信支付一種,而像大型的電商淘寶,就有銀聯體系的,支付寶體系的等等。關于支付單號,如果你接的是第三方的支付,那么一般都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接口將支付單號返回給你,也就是這筆訂單的結算、退款都會跟著這個支付單號走,在自己的電商后臺能看到這個訂單的支付單號,然后再去第三方的支付平臺則可以找到這個支付單的全記錄。
物流信息:物流公司、單號、狀態。在這一方面,國內快遞公司做得十分完善,基本數據都可以通過數據接口獲取得到,像菜鳥物流,順豐物流等等,只要你的產品接入了api,那么關于訂單的物流信息基本能做到實時更新。
其他信息:發票信息、下單平臺、分銷渠道。這里其實算是一種附加字段,也就根據各個產品的需要進行設計的。
三、跨境電商
關于跨境電商領域,接觸得不太多,但是跨境電商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需要過關。也就是商品需要訂單、支付單、運單與進口清單一致(報關)。也就是說這里的數據交互至少涉及了電商企業的訂單、物流企業運單、支付平臺的支付數據、清關公司的進口清單、跨境通關服務平臺(電子口岸)給予各方的海關回執,最終其實所有的數據都是和海關總署進行交互。
跨境電商有兩種:1、保稅倉備貨;2、海外直郵。它們的區別在于保稅倉備貨的是商品到港以后,檢查完畢以后是囤放在保稅區的,只有用戶下單了才會清關進行國內的配送。海外直郵則是用戶下單以后,商品是從海外的倉庫發貨到港以后再轉關進行國內配送。
四、訂單數據統計
數據統計可分為常規統計,即財務統計等,一般統計銷售額、毛利、成本、純利潤這些信息。流量分析,用戶行為、訂單流量等。
如果你覺得比較寬泛的話,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訂單數據的分析
4.1交易分析(訂單層面)
(1)統計周期的訂單銷售額(周期可以自定義,如7天、15天、一個月、一年)
(2)訂單量:統計周期內的訂單量
(3)客單價:已支付訂單平均金額
(4)下單用戶與支付用戶數
(5)支付新用戶數和老用戶數
(6)訂單金額分布:指的是各個價位區間占的比例,比如100元以下,100-300,300-600,600-1000這些常見金額區間
(7)地域分布
4.2商品分析(從商品層面分析)
(1)被下單商品數
(2)被支付商品數
(3)被訪問商品數
(4)被訪問商品數
(5)商品的收藏數
(6)商品的銷量統計
(7)加入購物車的次數
4.3訂單來源分析
(1)每單來源,比如來自哪個用戶端,如h5、小程序、客戶端
(2)每單產生流程,用漏斗分析統計關鍵步驟的流失情況
Reference
1.圖片來源:京東,淘寶,達觀科技,2017.12
2.劉志遠,《電商產品經理寶典 電商后臺系統產品邏輯邏輯全解析》,電子工業出版社
3.電子商務網站中訂單號設計有什么規則和依據嗎?,知乎,詹仕波
淺憶
一個年輕的產品經理。立足微信生態圈,熟悉公眾號平臺、開放平臺,探索小程序相關業務領域ing.....
文章同步更新于簡書淺憶
轉載聯系,學習交流請加微信:Albert__luo(兩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