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經濟學023 | 誰用的好就歸誰
1. 內容總結
一項有價值的資源,不管從一開始他的產權歸誰,最后這項資源都會流動到最善于利用他、能最大化利用其價值的人受理區。這是科斯定律的一個重要含義。而在制度設計中,我們應該盡量讓這種資源的流動和分配更方便、容易,從而提高各項經濟資源的使用效率。
上接上篇,舉了幾個例子說明科斯定律的一個重要含義:(資源)誰用得好就應該歸誰。
1.1 淘寶數據歸誰
淘寶的用戶數據,最初是客戶留下的,可以說是客戶的;但同時,瀏覽的也是店鋪的產品,也可以說是店鋪的數據;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淘寶平臺,這些數據也不可能產生,也可以說是淘寶平臺的數據,應該歸淘寶所有。
但是按照科斯定律,我們可以預測,不管最開始是誰產生的,不管存放在哪里,最后誰能把這些數據用好,他們就會不斷折騰、爭取,最后數據就會落在誰的手上。
所以,我們在設計之都的時候,應該減少這些人折騰、爭取使用權的難度。
1.2 Kindle閱讀器的數據產權
閱讀留下的數據與淘寶的數據,情況比較類似。
提到的一個蠻有意思的一點是,Kindle第一次開機的時候,有一個使用協議,長達幾十頁,99%的人都不會去看完(很多互聯網產品的用戶使用協議都是這樣的),很多人會說亞馬遜不地道,就這樣偷偷的把使用權給拿走了。
但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是合理的,這些數據最終使用的最好的是亞馬遜,最終也會歸亞馬遜所有,無非這個過程是像前面說的打個勾那樣簡單,還是比較困難(比如亞馬遜花錢向你買,最終錢還不是從你這出的)。
對于消費者而言,與其那么復雜(最終所有的費用都會從用戶身上出),不如簡單點,也讓自己享受到其中的福利(比如能很快知道一本書其他用戶的評價)。
1.3 隱私權與公共安全的權衡
把個人隱私數據帶入到科斯定律中去,也是一樣樣的結果。
最后的解決方案不會一邊倒,既不會允許政府肆無忌憚的侵犯個人隱私權,個人也不可能絕對的保有所有的隱私權。
最后一定會在這兩者中取得一個平衡,而當中的一個指導原則就是科斯定律,誰用的好歸誰。
1.4 鉆石歸廣工還是白富美?
鉆石是礦工開采出來的,但是最終還是跑到了白富美的脖子上、手指尖上。
誰用的好就歸誰。
1.5 “絕命毒師”的經濟學
《絕命毒師》的主角,有一次偷了別的毒販的制毒原材料,不幸被抓,但是他跟毒販說你用這些材料做出來的純度只有70%,而我可以做到99.1%。如果把原材料給我,我愿意把其中35%的利潤給你。
就這樣毒販被說服了,原材料歸男主。
1.6 女朋友和科斯定律
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如果你真的相信科斯定律的話,你會知道,只要交易費用足夠低,那么不管這個女孩現在跟誰在談朋友,他最后會跟最適合他的人在一起。
2. 課后思考
經濟學關心的是資源如何能夠最大化被利用,科斯定律提出來的資源應該歸屬能夠最大化利用他的人,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很多政策確實反其道而行。
這篇講了好幾個例子來說科斯定律,比較好理解,現實生活中也蠻多這樣的例子,特別是生產行業,做手機的可能是工人,但是最后使用手機的卻是白富美。
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渠道為什么存在,因為渠道可以讓產品的價值變得更高。
PS,上周末參加培訓的時候,Martin老師說,讀書不要照抄知識,照抄只會讓你加深印象,要輸出自己的想法,感覺最近做的比較差,后續盡量不要重復知識點,而是更多的輸出自己的想法來。
2.1 課后習題
你能不能舉一個身邊的例子,給那些不知道科斯定律是什么意思的人解釋什么是科斯定律?
科斯定律的產生是當評判傷害與被傷害者的時候,科斯認為他們之間是在對資源的爭奪,誰避免傷害所付出的成本低,誰就應該付主要責任。延伸而言,科斯定律有一個重要的含義就是,誰用的好資源就歸誰。
打個比方來說,土地是掌握在政府手上的,但是最終土地會變成房產回歸到消費者手中,中間可能有房地產商,可能有炒房客,但最終一定回歸到居住價值。
這個定律有什么意義價值呢,從政策定制者角度來說,明知道最終一定是要回到居住需求,這時候就應該疏導這種需求,讓這種需求的獲得變得建議,而不是提升其成本。
強調房產是居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那么就應該供應更多的房產,減少房產購買交易過程中的稅賦,讓大家都有能力、便捷的購買房產,用于居住。
2.2 網友回答精選
劉洪鐘:
所有古玩古董的最終歸宿都是博物館。所有的學習,本質上都是自學。
余小生:
查理·芒格講:“想要得到某東西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他?!绷_胖今天早上說道:“一個人成功,本質原因,是因為他周邊的人都希望他成功?!比绻闩Τ蔀槭褂媚稠椯Y源效率最高的人,創造最多的價值,那么資源自然會逐漸向你靠攏。這也是科斯定律的一種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