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2016年五一,我和朋友一起到必背瑤寨旅行,共同度過了一個清靜、愉快的假期。雖然遭遇陰雨天氣、火車晚點,幾經周折,我們還是來了。我想,所謂緣分,大抵如此吧。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必背瑤寨地處韶關乳源崇山峻嶺中,因有小山形如鱉魚背,故名“鱉背”,諧音“必背”,由此而得名。
懷揣著對瑤山的期待,從廣州火車站坐火車到韶關東站,再拼的士到乳源縣桂頭鎮,我們就這樣輕車簡行,來到了乳源。
由于火車晚點,到桂頭鎮已是下午三點多。陰沉沉的天,陰雨連綿中夾雜著寒意。站在橋頭眺望,云山霧繞,頗有中國水墨畫的趕腳。
不久,玉蘭姐姐的妹夫開車來接我們進瑤寨了。
玉蘭姐姐,就是我們住的民宿的老板娘,必背瑤寨大嶺村里一位心靈手巧的瑤族姑娘。很多游客到必背瑤寨簡單走一圈,覺得瑤山沒什么可看的,遺憾離開。每每此時,她總會感慨:“瑤山一山又一山,平地太小,山下的旅游景區小小的,很快就轉完了。來必背不上瑤山,怎么看得到好風光?我們瑤族好多人都住在山上呀!”
某天,她突發奇想,要把游客帶上了山,給他們留下了關于瑤山和瑤族生活的美好記憶。于是,她萌生了在家里做“民宿”的想法。
驅車一小時,山路十八彎,群峰滴翠,溪水潺潺,美不勝收,引得我們一路驚嘆和尖叫。
玉蘭姐姐家不在瑤寨的旅游風景區,而是在山上。我們到的時候,她已經為我們準備好房間,在張羅晚餐了。
伴隨著噼里啪啦的灶火,廚房里香氣四溢。山上的野菜、煙熏的臘肉、家養的雞、自釀的果酒……我們享受了一餐平時吃不到的美味。
酒足飯飽后,登上玉蘭姐姐家的二樓,俯瞰山下夜景。夜晚的瑤山,遠離城市喧囂,清風徐來,蟲鳴四起,無絲竹亂耳,無案牘勞形,分外愜意。那一瞬間,心仿佛清靜許多。
惟林中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美美地吃了個早餐,和朋友在四周逛逛。青石小路,叢生綠草,襯著紅墻紅瓦,倍有韻味。
在玉蘭姐姐的邀請下,我們跟著她一起到山上采野菜、挖竹筍。
這里的山大多陡峭,山路都是瑤族人日常慢慢走出來的,通常都只能容得下一人走路。有時候,還要借助木棍、樹枝控制身體平衡。要是稍微不注意,隨時可能滾下深山。所以,走山路時,我們都格外小心翼翼。
走了20分鐘,我們到達低洼地摘野菜。山澗清泉,嘩嘩流下的泉水清澈見底。愜意的清涼從指尖傳到全身,調動起各個部位的細胞,頓時神清氣爽,忍不住吟誦起蘇軾的《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離開低洼地,走了半個多小時,終于到達玉蘭姐姐口中的“很平的菜地”。
所謂“很平的菜地”,就是在坡度近乎70°的山坡上,燒掉叢生的樹木,隨機灑上菜種子,由其自然生長。
爬上山坡摘菜,對我們而言已極具挑戰,更別提在山石林立的山上,找到這樣一片稍微平坦的地方,開荒僻壤有多么艱難。
摘完菜,我們原路返回,一起和玉蘭姐姐洗菜、做飯。不知是不是歷經辛苦才得來的食物,我們覺得這頓飯特別香。
吃完飯,我和朋友一起走了半個多小時的山路,到山下租瑤族服飾,拍照留念。(女孩子就喜歡臭美啦,哈哈~)
玩累了,我們又返回山上。天色漸晚,山里開始霧氣縈繞,仿若人間仙境。
再見,瑤寨!
時間就是這樣子,徜徉其中覺得很慢,一旦定睛回望,彈指揮間。
假期第三天一早,我們得到山下坐車,趕回廣州了。
離開時,多日的陰天終于結束了。(老天,你是在逗我們嗎?)久違的陽光透過云層灑下來,暖暖的,像是瑤山給我們臨別的禮物。
人生如同爬山,有的人抵達山腳,有的人到山腰,有的人到山頂。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風景,付出越多,驚喜也越多。
就像玉蘭姐姐說的,最美的風景在山上。歡迎你們有空去必背瑤寨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