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防止拐賣兒童?
來源丨洛杉磯華人網
在美國生活的人有可能會收到過Amber alert(安珀報警),這是美國的大眾緊急報警系統,是專門為被綁架或被拐少年兒童設立的。該系統由執法機構、廣播電視、無線通訊、網絡公司、交通運輸機構合作組成。當綁架兒童案發生后,該系統通過電視、廣播、手機、電子郵件、路邊電子告示牌等現代訊息傳播方法,告知整個社區綁架案的詳細信息,發動民眾協助提供破案線索,使民眾成為破案的眼睛和耳朵,目的是早日找回孩子。
三個孩子改變美國歷史
1979年5月25日,6歲的艾坦(Etan Patz)準備第一次獨自出門。這個紐約小男孩信心滿滿,告訴父母要自己穿過兩個街區,去搭乘校車。得到同意后,艾坦背著書包出發了。可這竟是父母與孩子的最后一次見面,在這短短的上學路上,艾坦失蹤了。
無數記者和警察蜂擁到這對愁眉苦臉的父母面前,媒體的大量報道牽動了整個國家的神經,攝影師父親給艾坦拍的那張咧嘴開心笑的照片,被登上了覆蓋全城的尋人海報,被印在了牛奶盒的側面進入千家萬戶,甚至登上紐約時報廣場的廣告牌。
但艾坦終究沒有回來,對于整整一代美國人而言,那個戴著棒球帽的童稚笑容是如此令人痛徹心扉。人們發現,艾坦的失蹤背后,正折射出學校與家長聯系不緊密的漏洞,也暴露了警方低效無能的現狀,根據不同的司法轄區規定,警方甚至要在孩子失蹤24-72小時后才會有所反應。
先賢雖并沒有為美國社會構建萬無一失的制度體系,卻留下了更寶貴的、可簡稱為“危機-反思-進步”的自體更新模式。1983年,里根總統宣布艾坦失蹤的5月25日為“國家失蹤兒童日”,美國社會開始真正重視失蹤兒童問題,并開啟了為期近10年的“牛奶盒尋人活動”。作為美國最知名的失蹤兒童,艾坦的不幸遭遇永遠改變了美國,直接影響了接下來一系列法律出臺與制度更新,挽救了無數美國兒童。
時間到了1981年7月27日,佛羅里達州一個悶熱的午后。6歲的亞當(Adam Walsh)聽從媽媽的安排,在百貨商場里看幾個孩子打電子游戲。但七分鐘后,當亞當的母親趕來接他的時候,游戲機前卻空無一人了。
焦急的父母印了15萬份尋人啟事,貼滿了全城的大街小巷。但噩耗還是擊中了這個家庭:兩周后,漁民在120英里外的灌溉渠內打撈上來了亞當的頭顱。于是,悲痛欲絕的父母向媒體講述警方是多么不靠譜:在亞當失蹤的當天下午,其母就報了警,警方卻不但沒有及時響應,更告訴媒體“失蹤和綁架應該沒有關系”;當次日亞當的父親去警察局追問進展時,警方卻回問:“你有什么建議嗎?”
雖然殺害亞當的殺手在兩年后自首,亞當夫婦卻決定從此走上維護兒童安全的道路。在國會山召開的《失蹤兒童法案》聽證會上,并不精通法律和政治的亞當父親,卻用一句話打動了眾人:“一個能發射航天飛機并讓它回到地球的國家,竟然沒有一個為失蹤兒童設立的信息搜集和服務中心?”
隨后,《失蹤兒童援助法案》也在Walsh夫婦的參與下通過。該法案呼吁在全美范圍內建立一條失蹤兒童免費報警熱線,以及全美失蹤兒童的信息匯總和甄別中心。同年,Walsh夫婦成立了非營利組織“全國失蹤與受虐兒童服務中心(NCMEC)”,打開了解決失蹤兒童問題的關鍵之門。
1980年代后期,沃爾瑪超市啟用了兒童安全警報系統,并為紀念亞當而將系統命名為“Code Adam”。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超市走失,可立即求助于此系統,超市所有出入口將全部封閉,工作人員立即進行搜尋,如果10分鐘內找不到孩子,將立即由警方接手。此后,這一系統被全美眾多超市、商場、醫院、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采用。
然而悲劇還在繼續,1996年1月13日,9歲的安伯(Amber Hagerman)在騎車時被綁架。她的尖叫引發了鄰居的關注,但這起發生在光天化日下的綁架卻依然帶來了最悲慘的結局:4天后,她的尸體被發現。
當地居民要求當地廣播電臺比照天氣預報,以同樣的頻率和力度不間斷播出失蹤兒童的新聞。半年后,在一場記者會上,有當事者回憶起在尋找安伯的過程中,媒體是如何幫上了大忙。這個信息終于傳到了警方的耳朵中,于是經過一系列打造升級后,一個接駁美國緊急警報系統,通過電臺、電視臺、電子郵件、交通提示、短信、facebook、google等多種渠道,向全國發布失蹤兒童信息的龐大系統上線了。這個名為“Amber”的系統所發布的內容由警方決定,通常包含了失蹤兒童特征、嫌疑犯特征,以及嫌疑犯的車輛描述和車牌號碼。安珀示警的英文“AMBER”是America’s Missing: Broadcast
Emergency Response(美國失蹤者:廣播應急反應),最初是以失蹤的兒童Amber來命名的。
安珀報警于1996年發足,最初使用“緊急報警系統”來發布少年兒童綁架案,緊急報警系統主要用于發布天氣預報及重大緊急情況的警報。其后,安珀報警與許多組織、社區、政府機構合作,發展很快:2000年國會通過決議鼓勵全美各地社區加入安珀報警、2001年全國兒童失蹤中心加入推廣安珀報警的努力、2002年聯邦通信委員會為安珀報警背書、2003年國會通過法案,由司法部設立專門機構協調全國各地的安珀報警并提供聯邦資金、2005年時,全美50個州都設立了安珀報警系統。
如果說“Code Adam”解決了兒童在公共場合失蹤的問題,“Amber系統”則徹底將失蹤兒童和嫌疑犯置于民眾的海洋中。
1996年以來,這個系統已經成功尋回或解救了602名失蹤兒童。以2011年為例,在通過Amber系統成功尋回失蹤兒童的案例中,有50%是因為公眾或警方通過Amber警報發現了嫌疑犯的車輛;39%是因為公眾接到警報后,提供了目擊線索等關鍵信息;更有11%的案例,是嫌疑犯收到警報后釋放了被綁兒童。
三名不幸的失蹤兒童,卻徹底改變了美國解決兒童失蹤問題的軌道,其影響之深遠,從一組數字便可以看出:1990年時,全美只有62%的失蹤兒童可以被找回,而如今,這一比例已經變為97.7%。正如亞當的父親,后來成為Fox電視臺《頭號通緝犯》(這個節目幫助警方找回了65名失蹤或被綁架的兒童)主持人的John Walsh所言:“記住,你的參與能改變一切”。
安珀報警的啟用標準
為了避免發出錯誤警報而讓這個系統被當作「狼來了」而忽略,發布警戒的標準相當嚴格。
每一個州或郡都有自己的安珀警戒發布標準。而美國司法部發行了以下的「指引」,大部分的州都表示將「嚴格遵守」:
—司法機構必須確認綁架實際發生
—兒童必須有受到重傷或死亡的危險
—必須要有被綁架兒童、綁架嫌犯、或綁架嫌犯的車輛詳細描述資料來發佈警報
—被綁架者必須是17歲以下(包含17歲)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