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朝九晚五的生活,讓人有些倦怠,總想找些事情做,來彌補(bǔ)一下空缺。彈吉他,學(xué)了一段時間,應(yīng)手指不靈活,魔音繞梁,險些被投訴,就放棄了這一技能;后準(zhǔn)備練瑜伽,瑜伽墊都買好了,練了有一個星期,卻因腳被玻璃劃傷就此擱淺。幸淘得幾本書,以聊藉這時間!
02
我資質(zhì)平平,扔在人群里激不起半點漣漪。每天都在自我否定中度過。不可置否我是自卑的。不管在什么方面我都顯得很差勁。在我意識到這點時,我想我還是多看書,讀讀文字,在書中找到寄托。
03
我也不知應(yīng)該讀些什么書,就買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賈平凹的《游戲人間》、余華的《活著》、席慕蓉的詩集《七里香》以及《詩經(jīng)》。
初讀的第一本書是《文化苦旅》,這一篇篇的散文將我?guī)У搅宋幕氖⒀缰小O壬P下的歷史文化不僅僅只有晦澀難懂的文字還有一種情理交融的雅致語言。有人評價他的文字“語言在抒情中融著歷史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著生命哲理。”
其中有一篇《黃州突圍》,寫蘇軾的文章,讓我重新認(rèn)識了蘇軾。在此之前,蘇軾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一個大文豪,也僅僅是一個大文豪,沒有其他的詞可以修飾他。但在余秋雨先生的筆下,讓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蘇軾。他也會有生活的窘迫,也會因食不果腹之事煩惱,也會苦中作樂,自怨自艾。也會很快就進(jìn)入到生活中去,為生活奔波。所以蘇軾自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因他的這種生活態(tài)度,所以很快能從失落的生活中站起來,負(fù)重前行。
因著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我知道了從前所不知,所不熟悉的人或物。我喜歡先生的文字,他可以把我從文字中帶到歷史中去,帶到蘇軾的身邊,去了解那個朝代的風(fēng)云更迭。
讀了他的書,我也不必憂心我下一批書讀什么。跟著先生走,讀先生喜歡的書,總不會錯的!
關(guān)中的地貌風(fēng)情,在先生的描述下仿佛像是有了靈魂一般,在我的眼前一一閃現(xiàn),一一講解。
04
賈平凹先生說:為什么活著,怎樣活著,大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會,但日子就是這樣有秩或無秩地過著,如草一般,逢春生綠,冬來變黃。
我想我有機(jī)會慢慢填補(bǔ)身上的空缺,不至于讓自己看起來一無是處。讀書,是一個很好的消遣方式,辨是非,明事理!
雖技不如人,幸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