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夏日時光》,我看到了時光的流逝、但觸碰我心靈的是對舊物的惋惜。
舊人已逝,舊物已去,只剩舊屋。只是再也沒有熟悉的味道,那份溫馨和安逸一并隨著舊物舊人消失不見。
整個影片其實平淡無奇,沒有讓人激動的劇情以及觸動人心故事。但在這平淡中又寄托了對記憶的依戀和對舊物的不舍。基于現實,幾位主人公不得不舍棄陪伴長大的舊物舊址。
影片開頭的歡笑和愉快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孩在舊屋的嬉笑與老人已故后的寂靜形成對比,暗示了影片最后對故土的“遺棄”。老人的遺囑寄托了對后人保留舊物的期望,但又不想讓舊物成為他們生活的枷鎖。于是希望、不舍、無奈、理解等情感交織在一起,正是形成的對舊物的復雜感情。
回憶美好,奈何抵不住分離。現實種種,已讓他們無暇顧及對記憶的安放。最后更無奈出售珍貴遺物以換取生活的相對美好,卻無論如何也觸摸不到曾經屬于自己的舊物、再也重溫不了那份獨一無二。
影片最后一群小孩們出現在舊屋中,此時熱鬧非凡,滿目歡笑。但這喧鬧恰好揭示了曾經短暫即逝的美好,正如舊物的狀態。
在定局下,小女孩站在曾經嬉笑的土地上,不禁悲傷落淚,那句“可是這里已不再屬于我們。”讓人再次懷疑后人出售遺物遺址的做法是否恰當。但,不會有答案。
就像北京的胡同、那些充滿時代氣息的舊俗以及所有被歲月賦予感情的舊物舊址一樣,去與留,永遠是個經不住拷問的難題。
每一樣物品、每一處地方,都賦予了舊人獨一無二的感情和記憶。舊人喜怒哀樂、它們在一旁默默無言。那些舊物、遺址與昔日的人兒一起承受歲月帶來的痕跡,在表面、在角邊、時光并沒有遺忘它們。
當舊物舊址消失,人們的感情將何處安放?當物是人非,記憶又該如何尋回?
很多東西,忘了就忘了,也沒什么大不了。最怕在某個時刻突然想起:嘿,那個人、那件事情、那個地方、那件東西我還記得。但轉眼即落寞:哦,他們都不在了,再也不見了。
這,才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隨之而來的是滿目的憂傷和無盡的想念,如果不幸帶著對舊物舊人的遺憾和可惜,那就更增悲傷。
但另一方面,我們是否應該感謝,人的記憶有限或者人可以選擇性遺忘,于是那些美好的、壞的都長眠在腦后,不再出現。
所以舊物難現,不更應該珍惜嗎?
感性的人,總有一些事情、一件東西讓他念念不忘。或者將其深藏內心,或者直接記錄以及拿起回味。
偶爾翻開柜子,遺留在角落里的玩具是否讓你憶起童年玩戲?即使電子科技普及,但家中是否仍存照片?每次整理清掃,是否存在永遠不舍得丟棄的東西?
一旦望及這些原本沉寂在角落的珍貴舊物,記憶便排山倒海般襲來,情到深處眼淚自流,讓人措手不及。
得以保存的舊物,在時光的長河里無形地成為了我們的情感寄托,被我們賦予了各自的故事。它們也因此成為了記憶的鑰匙。
如同那一張張被時光定格的老照片,訴說著一連串的故事。每一次的觸摸,都讓我們重新感受到當時的美好亦或悲傷,同時也時刻提醒一個現實,即不再改變的過去以及時光的流逝。
有時候如果在無奈之下非得舍棄某件東西,不舍的背后更是滿懷內疚。因為覺得,將舊物丟棄,就如同對過去的拋棄一樣,實在讓人難受。也怕在以后的某個時刻突然憶起,然后懊悔不已。
舊物難尋,所以呀,不要輕易將他們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