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終有一人執你之手,知你冷暖。
看完《余生請多指教》讓人覺得婚姻生活其實并不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里的厭煩互生和互相嫌棄,還有相伴相守和互相依賴。即使見多了現實生活中因瑣碎家務互相詆毀或勞燕分飛的家庭,當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忍俊不禁,覺得真正的家庭生活應該就是這樣美好。
曾經看到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就要看他的文字,你會從他的文字中讀出他的喜怒哀樂、讀出他的心理活動、讀出他的真性情,這種真實在平常人際交往中也許可以隱藏,但在文字中卻無法隱藏。文如其人,一個內心溫暖陽光的人,他的文字總會給你清風拂面,沐浴陽光的舒適感,就像柏林石匠。
好奇心驅使我對這位寫出如此溫暖文字的作者有更多的了解,果斷在百度輸入柏林石匠,結果,除了作品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介紹。我在想一個人的內心得有多充實,才能不受外界名利的影響而只出作品沒有關于自己的任何介紹。
抬眸遇到愛
文中女主角林之校在遇到男主顧魏之前的二十年,一直是一位積極向上的有為青年兼二十四孝女兒,(當然,遇到男主之后又多了一項賢妻之美名),在這二十年當中,她也曾想未來陪自己度過一生的人會是什么樣子。就像她說的:“曾經以為,自己這輩子都等不到了--世界這么大,我又走得這么慢,要是遇不到良人怎么辦?”這應該是每一位女性都曾思考的問題。但是,世界就是這么奇妙,你永遠不知道你的那個他/她會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華麗的出現在你面前。就像林之校的那個他,竟在這種場合,這種方式,這么突然的近距離出現,突然到僅僅只需抬眸就能陷入到對方漂亮的眼睛。“2009年的3月,我看著父親被推出手術室,完全沒有想到那個跟在手術床后的醫生會成為我一生的伴侶。”在她心里最脆弱、最疲累的時候顧魏出現,不早不晚,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剛剛好。他們的相識、相戀、執手相伴如果說是一見鐘情有點留于表向,這種幾率雖然有但是不多。畢竟,真正愛一個人應該是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作為醫生的顧魏每日、每次查房都會見到林之校對自己父親的無限寵溺與放縱,例如:堅持喂食(像對待嬰兒那樣),半夜父親被疼醒之后哄入眠(像對待嬰兒那樣)。寵溺程度不僅讓醫生羨慕,更成為了整個醫院的佳話。
在每一個忙碌的日子里,醫生常常會想:在自己累的時候,如果有那么一個人……。直到后來遇到醫患關系,林之校無所顧忌的沖上去被傷到。后來,他們在一起了,一切都那么順其自然,好像本來就應該是一家人。
真的,緣分就是這樣,他總會吸引兩個至少在某些地方相似的人走到一起。現在我們總說至少找一個三觀一致的人,其實兩個人的三觀是否一致,更多的還是要看兩個家庭,他們平常的相處模式是怎么樣的。就像林之校的父母和顧魏父母,第一次見面就相見恨晚,聊的很熱,因為他們的興趣愛好都是相同的,你可以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看出他們的幸福程度。
林之校說:
在這份感情里,我付出的永遠無法超越顧魏。我只是隨著自己的心,一路只管跟著他,但是顧魏卻要考慮兩個人的未來。他總開玩笑地說:"林之校,我現在都不敢犯錯誤。"
這個絕大部分時間深沉、偶爾幼稚的男人,幾乎占據了我對愛情的全部看法。
他說:"我會一直在你身邊,不論好壞。"
我告訴他:"即使生命再來很多遍,09年的那個春天,我依舊會對你一見鐘情。"我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都說婚姻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看完這本書后,有種趕快進來就不想出去的感覺。
其實,好的婚姻都需要經營,就像文中男女主的生活,彼此都覺得對方付出的比自己多,這樣幸福程度才會上升,因為都不是一位索取的人,都在想方設法為對方著想。
結婚是一場修行,心靈與肉體的修行。需要我們去偽存真,需要我們醍醐灌頂,需要我們驀然回首,需要我們心有靈犀。
希望每個人都會在最美的年華遇到那個對你說:“不論好壞,我都會一直在你身邊。”的人。
(PS:每次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沒時間構思,沒時間認真的寫,每次寫完都感覺很對不起書的作者和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