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帶豆寶去參加滬上非常知名的一家英文機構去試聽,到的時候,熟悉環(huán)境和熱身已經結束了,外教準備上課。
試聽內容包括兩個字母的發(fā)音,五個動物,WHAT'S THIS? THIS IS.....兩個句型。全程英文,包括做規(guī)矩、做動作、完成任務,豆寶有點興奮,全程配合到底。
中間外教發(fā)現(xiàn)豆寶都會,于是在指著貓咪問豆“IS THIS A....?”的時候,甚至內容超出了授課范圍,多問了大概五個其他的動物單詞,豆寶都搖頭say no,直到說到CAT,豆給外教豎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后來課程結束進入SALE環(huán)節(jié)的時候,老師直接說,豆可以直接跳過這個班級,進入下一級了。
為什么要學英文?
大家都說英文以后考試比重低了,為什么還要學英文。
學英文那么痛苦,學它做什么?以后有什么用?
首先,雖然我和豆爸學歷都不低,但是由于生長在內地十八線小城市,13歲才開始學習ABC,英文老師帶著濃厚的方言口音,那個時候唯一接觸正確發(fā)音的機會就只有在做聽力測試的時候了。我跟豆爸的英文都屬于考試型,只能應付考試,面對真人和應用就呆了。
雖然我在大學里狂補,吃了很多苦頭,但是很多發(fā)音依舊不準確,且過程痛苦,見效緩慢,雖然現(xiàn)在可以磕磕絆絆的跟外國人交流,但是但凡看到師妹師弟們那純正的發(fā)音,流利的交談,我都是各種羨慕嫉妒,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上海或南京等大城市的孩子,家里很小就重視對英文的學習。
在讀了許多書籍發(fā)現(xiàn),孩子對語言的敏感期是有時限的,而我們小時候完全沒有接觸過英文,除開語言天賦特別好的人,對于普通人的我們來說,簡直是受虐待。
所以為了豆寶不吃虧,抓住語言敏感期的期間,給她一個語言環(huán)境,寓教于樂。
when?
6歲之前都不算晚,12歲之前也可以補救!
看看,當初13歲開始學習英文的我們,是如何完美的錯過了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
于是在豆寶一歲多的時候,我開始給她播放英文兒歌,就當是玩耍時候的背景音樂,不求你怎么樣,就放著。就跟聽小燕子啊、小鴨子一樣,把WEE SING的兒歌循環(huán)播放。
曾經一度想要用英文跟豆溝通,但是想到自己有限的詞匯,很爛的發(fā)音,就放棄了。(現(xiàn)在想想有點后悔啊。為什么?后面會講)
等到差不多2歲,豆開始對繪本產生濃厚的興趣的時候,我開始摻雜中英文繪本,2:1的比例,即,3本書里就有一本英文的,選擇的是很簡單的,每頁只有一句或者一個單詞的繪本。
一開始豆對英文很排斥,基本上只看中文的。
后來我搜到英文繪本有旋律,于是看英文繪本就變成了唱英文繪本,豆寶最愛唱歌,于是,DONE,興趣來了。基本上一周唱一首歌,看著圖案就會唱了。BUT,這個時期的輸出也就這樣了,日常完全沒有英文的輸出。
看著周邊牛娃開始日常跳英文單詞、句子,我就開始摸索方法。
是我輸入的不夠多?所以沒有輸出?
在請教了各牛媽和大神以后我發(fā)現(xiàn),豆寶不輸出最大的問題是,根本沒有輸出對象。
對的,大家都在說中文,你讓她對你說英文?
于是不管我是否發(fā)音準確了,我開始在日常對話中使用英文,臉皮要厚,無論是任何場合,能飆英文的就死活不用中文,久而久之,豆寶居然習慣了。
然后,然后,突然在某一天,我說,GOOD NIGHT, BABY.之后,她回了我一句,GOOD NIGHT, MOMMY, I LOVE YOU.
艾瑪,那把我激動的。
給了我繼續(xù)雞血的動力。
至于我自己,雖然跟豆日常對話時用的都是最簡單的單詞和句子,但是,讓我也開始習慣了英文的節(jié)奏,昨天屁顛顛的幫了一個新來的留學生解決問題,那自豪感也是杠杠滴。
啊,不是說媽媽牛,孩子英文才牛啊。我其實就是個半吊子。
大雞血在此,我一朋友,基本上不會說英文的人,為了孩子背下來《媽媽生活英文詞典》和孩子所有的繪本,現(xiàn)在娃跟媽媽交流全程英文,3歲的娃出門聽到英文立馬就會英文回應,這夠激勵了吧。培生英文基礎版讀起來完全不費力。
我也要繼續(xù)堅持和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