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曉艾
記得,天天最早一次參加同學的派對是在上中班的時候。
當時,天天對生日派對還沒有概念,只是同學邀請小朋友和家長一起聚會玩耍。
派對上都是同學,有吃的,有玩的,還給小朋友精心準備了繪畫活動,也給大人準備了糕點烘培環節,真是細心周到。
這樣一個happy的派對就扎根在兒子心里了。回去的路上一直興奮的說:“我也要過一次這樣的生日。”
到了大班,天天轉學了,住進了新的小區,認識了新的小伙伴,很多都住隔壁幢,上下樓,大家在一起玩的很開心。
夏天,是天天過生日的季節。這一年,天天早早的讓爸爸媽媽準備他的生日派對,而且做好了分工。
媽媽負責網上置辦派對裝飾品,食品,餐具等一切前期準備。
爸爸負責派對的現場布置。
天天則負責邀請同學。
派對就在這熱火朝天的準備中如期舉行了,小朋友玩的很開心。男同學一組玩游擊戰,女同學一組玩小魔仙游戲。
對于生日派對,天天的媽媽其實是不太同意天天辦的。但是拗不過父子倆還是開開心心的操辦了。
天天的媽媽認為,小朋友小小的就用這種方式過生日,有些鋪張浪費了。
她小的時候,就是家里人自己過,買個蛋糕,做頓美食,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是一個開心的生日。
但是現在的小孩子,花樣百出,還搞什么派對,在天天媽媽的眼里,著實有些奢侈的感覺。
轉眼間,天天已經二年級了。這個周末,有兩個朋友過生日,一個是大班同學是個女生,一個是同班同學,是個男生。
天天像個小大人一樣,忙的不可開交。上了一天的課外班,就先去了男同學家,因為他家離得遠,所以就先過去了。
去了之后,滿屋子的同學,有的玩過家家,有的戰爭布局游戲,很是開心。
雖然天天去的晚,但是很快就融入了游戲中。
前一天,在天天的再三要求下,媽媽帶天天去了游樂場,平時玩的時間有限,周末也長是在家的時間多,所以來到游樂場的天天玩的很是盡興。
但是,看到今天的天天,再想想昨天的天天,和小伙伴們在一起的時候更加有活力,更精彩開心。
天天的媽媽若有所思:現在的小朋友,課業是一方面,興趣班也不少,都是在全面發展,和她小時候比真的很辛苦。
想想自己小時候,放學后,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同學、鄰居在一起玩耍。
此外,天天媽媽那個時候,樓房沒有現在多,住的都是平房,一出家門,小朋友就能看到同學伙伴。門一開,大家就能一起玩。
但是現在,大家都是住在樓房,同一幢樓還好一些,但是不同樓,不同小區,想在一起玩都很不方便。
好像只有借著生日的機會,小伙伴們才能聚在一起,也才能痛快的玩一場。
小學的孩子,正是有社交需求的萌芽期,他們希望和伙伴玩耍,得到伙伴的認同。
所以,同學才是他們最好的玩伴。
看著他們開心的玩耍,天天的媽媽對于生日派對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現在的生活日新月異,科技發達,交通便利,但是對于小孩子最天然的玩耍和社交卻有了阻礙。
沒有天然的,就人為創造,生日派對就是這樣的一種方式。
她也漸漸認同了,而且心里還在悄悄的給兒子今年的生日派對做策劃,希望今年,天天可以過一個開心有意義的生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