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我也在靜靜的想,我真的愛過老公嗎?
我們倆相識在去上大學的車站,相戀在大學的校園內,每個女孩子戀愛都是美好的。那個時候他能給我安全感,讓我享受到了被保護,被呵護的感覺,在他的身旁有種小鳥依人的感覺。在學校我生病了,他還跑出去給我做魚湯喝,周末宿舍的同學都回家了,他陪我出去逛街,看電影,讓我少了想家的感覺。所以畢業想都沒想就跟著他來到了利津教學。
我們分配到同一個單位,工作后,我倆開始一起做飯,過日子,沒有想到他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性,以及思想觀念和我相差太遠,我不能接受他的懶惰,他的不講衛生,他的思想頑固,慢慢的我們經常為了生活瑣事吵架。生活讓我一個柔軟的小女人變成了女漢子,記得我們學校沒有自來水,吃水需要自己去拉水,或者挑水吃,他經常不干活,這樣苦力活我都干了,因為等著他弄水來,可能我們都餓死了。那時老公確實也年輕,喜歡打球,喜歡打撲克,反正是眼里沒有活,而我的眼里都是活。漸漸的他什么活也不干了,而我卻都包了,女人不該干的重活,我也干了。里里外外一把手,老公就這樣讓我慢慢的寵壞了。
我們更重要的分歧是在教育觀念上,他思想保守,墨守成規,不善于學習進取,也不愿讀書,對于新鮮的事物接收慢。記得那個時候我們家工資很少,而我的花錢又大手大腳,不會理財,為了補貼家用,姐姐給我找了學生讓我給人家課外輔導,老公不同意,我只好偷著去做。后來我喜歡上了旅游,我和姐姐去參加了導游培訓,我倆利用暑假去給人家帶團,掙零花錢,為此老公也是極力反對。再后來鎮上鼓動我們在縣城買房子,給補貼兩萬元,我動了心思,老公一口否定,說沒有錢,也不去借錢。現在想想,這就是我倆的模式,反正我想做什么他從來沒有贊同過,我對他也是開始否定,不認可,從原來的崇拜開始嫌棄,瞧不起他,認為他思想太落后,太自私,沒有一點的格局和胸懷,小男人的樣子,慢慢的夫妻關系開始淡化。
從兒子出現了問題,我才知道,兒子出了問題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夫妻觀念的不一致,我對老公的不認可,不尊重,沒有在兒子心目中樹立起爸爸榜樣的力量,我這個女人學校沒有把老公用起來,培養出來。有句經典是:女人是一所好學校,好男人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要求出來的。通過學習學習愛與幸福,才知道,老公是要求的,而不是被要求的,到現在還沒有學會求老公。所以鄭老師說我的路還很長,真的是一點也不假,夫妻關系是我修行的方向。
現在通過學習愛與幸福,在愛中泡著,在活動中感受著,在不斷地內觀中,慢慢地心開始動了,心也慢慢地柔軟了下來,就可以慢慢地感受愛人了,不那么執著我自己的感受了。前天我會娘家看父母了,下午四點接到了老公的電話,問我走到哪兒了,我對他說我和姐姐在墾利信譽樓逛街了,他的聲音立馬不對了,我和他說很久沒有逛街了,正好有姐姐陪著,我也玩玩。回到家我問他為什么不高興?他說:我希望回到家能看到家里有人,不愿意一個人冷冷清清的。那一刻我挺心疼他的,內心也有一絲的愧疚。這三年來,為了解決兒子的問題,我走進了愛與幸福,參加活動確實很多,有時候出去學習一走就是一周,他自己在家,肯定是很孤單,被舍棄的怕了。我也很佩服老公,他能把內心想表達的說出來,讓我知道他的內心需求,這一點也正是我要學習的。所以我放棄了想出去參加小蝸牛的聚會,正好兒子也回家,我也十一月份有個考試,就安心在家陪老公,養身體,把家收拾好,就用老公的話說,一個人能把自己的身體鍛煉好,把家庭經營好,那就是對中國的奉獻,那就是實現中國夢。以前我會恥笑他,太自私了,狹小了,現在沒有笑話他,二是對他很敬佩,敬佩他的真實表達。
鄭老師博文中的話讓我百讀不厭,充滿了哲理:愛是無私的,一個人有沒有愛,關鍵不是看”是否付出“,而是看”是否要回報“,關鍵不是看”是否要物質上的回報“,而是看”是否要心理和精神上的回報。我對老公充滿了要求,充滿了回報,在心理和精神上的要求,做著他最不喜歡和最不支持的事,他認為我太虛無縹緲了,不現實,沒有做過自己的本分。而我自認為老公不理解我,我倆不同頻,不共振,靜心想想確實自己做的不夠好。
請記住”愛不交換,愛不索取,愛和別人無關只和自己有關,人所有的痛苦都來源于希望得到而得不到,當你不希望得到的時候,要么是你自私的絕望了,要么是你內心無私而有愛了,當你有愛了,你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讓我們一起銘記老師的教誨,讓自己在修行的路上越來越無為少欲,風景在路上,讓自己越來越安心,靜養,成為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