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給我推薦了某公眾號的一篇文章,套路很深,題目很標題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那種——雙微運營已死,全社交平臺才是王道!
文章煞有介事的總結說,全社交平臺營銷策略的好處顯而易見:覆蓋面更廣泛,形式更加多樣,覆蓋圈層更加精準??????
這哪是什么策略和解決方案啊,是個人都知道什么都可以投,投得多越好。全部渠道做完,全部媒體線上、線下平臺媒體全部投完,豈不是更完美?覆蓋更加廣泛、全面,不遺漏,更精準!哈哈,這不是廢話嗎!
缺乏基本常識
每一個正常的企業,資源都是有限的,上來就全平臺營銷,那真是沒誰了,除非是賈會計的互聯網企業,每年融資幾百億,忽悠全社會。這也不行啊,沒有持續性,所謂的融資、燒錢的老套路,也土崩瓦解了。
資源都是稀缺的,這才產生了經濟學這門課程,就是要優化資源的配置嘛,你倒好,上來就全平臺營銷,不用花錢的嗎,你還要人活不?
如果企業足夠有錢,有資源,什么都不缺,還做個毛線,不要做違背常識和規律的事情,標題黨也要適度。
缺乏基礎知識
從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看到,邏輯上也說不通,例如觀點、結論跟論據、案例嚴重不吻合。
試舉經典一例:如,一個人使用社交APP的一天,他畫了一個圖,但從圖上看,一個人的一天,基本被微信、微博貫穿了,加上頭條、知乎基本全覆蓋。
至于他說到了直播、豆瓣、視頻這些平臺是配合的平臺,不是核心平臺。
這就是在知識上的欠缺了,特別是戰略和策略上的欠缺,看到什么火爆就要去做什么,什么都覺得好。
前面已經講到,如果你足有有錢有資源,當然什么都可以投放,但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資金、資源都是有限的、稀缺的,不可能什么都去做,什么都去投。
就算要投,也不是just do it吧,也要講究小小策略和創意哦。
前后自相矛盾
前兩者缺乏,基本就要被判定“死刑”了,但考慮到治病救人,生命第一的原則,我決定還是要再挽救一下,結果我發現,徹底錯了。
文中列舉雷布斯和小米案例最多,說怎么全媒體營銷云云。常識、知識等基礎對這位作者來說,已經完全無效了,或者免疫了,超越人間一切事物和規律,不食人間煙火的境界大概如此吧。
《參與感》這本小米社會化營銷神作看了沒有,沒看?還是看了,忘記了。小米核心粉絲是從論壇來的,微博是它營銷第一站,然后是QQ空間營銷,再到電商等,最后延伸到線下。
從這個路徑看,所謂的全平臺、全渠道都是一步步做起來的,而不是恒大冰泉式的發展,高舉高打,一哄而上。這種全平臺、全媒體、全渠道的意義在哪里,結果又如何?
有一點我是認同的,就是要看品牌和產品跟該平臺及平臺用戶的匹配程度。
如他說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的問題,上知乎較好;豆瓣的群體主要是高學歷、高收入,文藝范的群體;當然,把頭條歸類到二三線,屌絲大眾層級也不對啊??????
以上,跟作者自己提出來的“全社交平臺營銷”不是自相矛盾嗎?你不是說全社交平臺投放嗎,怎么又要區分品牌調性了呢,又要講點策略了呢,所以嘛,不要標題黨,搞暈讀者,也搞暈了自己!
互聯網營銷解決方案
既然說,“全社交平臺營銷”等于什么也沒說,那么,在互聯網營銷即傳播,4P即傳播的當下,我們要怎么做營銷呢?今天,我就簡單談談我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背景下的企業營銷傳播的解決方案。
第一步,確定戰略
戰略是什么,是方向、是目標?是也不是。戰略是保持你在未來的競爭優勢。你要怎么才能有競爭優勢,先建立一種媒體和傳播的戰略。戰略并不高深,品牌有戰略,產品有戰略,渠道會務價格都有戰略,把某個領域或者某個細節做深做透就是戰略。
多數企業的品牌和產品都不可能非常小眾,我們這里只講基本面上的營銷和傳播。不表示對非常小眾、特殊產品也適合。從那位作者提出的畫像“一個人使用社交APP的一天”可以知道,大部分正常人,一天接觸最多的還是微信、微博、頭條等。也就是說,以雙微運營為核心的營銷傳播還是主流,至少未來幾年還將是。
我不知道,他怎么就得出“雙微運營已死”這個驚世駭俗的結論,呵呵,真是國師啊,掐指一算就得出這么亮瞎狗眼的論斷。
接下來,才是策略的制定,也就是說,以這個領域為核心進行切入,樹立口碑,建立入口,接下來就是策略的制定了。
第二步,策略優化
戰略之后,便是策略,策略是戰略的細化和落地。
以雙微策劃運營為核心,恰恰是互聯網精準營銷下戰略入口的落地,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升維思考,降維打擊。什么意思?灌水式的,搞氣氛,場面熱鬧的炒作式傳播,長遠來說,對品牌建設是沒有什么用處的,當然,電商等的運營也是技術含量極低,現在這個時代,正是微營銷的天下,特別是雙微加頭條的策劃運營。
需要傳統品牌的磨煉和沉淀,講究策略化的創意和系統的執行,這些浮在表面的灌水式、熱鬧式的炒作是做不到的,這些有極高的技術含量和系統要求。所以,我才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說,互聯網精準營銷時代,是傳統廣告人的春天,是新廣告時代的來臨。
我要要把戰略之后的一切統一在某個概念之下,讓活動或者內容具有生命力。這就需要深刻的洞察消費者需求和心理。
比如,我們為深圳一個老牌地產企業策劃了一場成功的事件營銷活動。單純從線下和線上活動去做,是很零散的,號召力也不夠,因此,我們經常反復的研究和創意??????房價這么高,消費這么貴,我們忍受了,我們還留在這座城市,更多人還在陸續到來,為什么?
我們從核心點,深圳這座城市出發,找到了這座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和能量:為了家人、為了自己、為了夢想而留在深圳的內在力量。再從個人延伸到家庭和企業,他們過往的歷史,現在的精神,未來的夢想。是夢想在支撐和鼓舞著他們,他們是打工者,是創業者,是夢想者。
主題水到渠成:夢想,城市生長的力量!
第三步,內容創意
以活動參與的形式、直播的形式,還是懸念、懸疑的形式展現?這些就是內容的創意。如上面的案例,以懸念為主要策略,內容,采用致深圳1200萬人的一封信,你的夢想是什么,實現了嗎?制作成H5征集1200萬深圳人的夢想。線上和線下互動,同時開展,瞬間引爆了深圳人的生活——他們為夢想而拼搏著,溫暖和感動著這座城市。
第四步:媒體組合
線上媒體為主,以雙微為核心,官方公眾號發聲,微博大號轉發,微信大號跟進,微信定投;線下活動地鐵漂流,贈書、采訪,快閃進行補充,線上為線下造勢,線下為線上提供體驗素材,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第五,引爆社群
怎么才能引爆朋友圈,怎么才能做到刷屏?需要好的內容、需要好的創意,也需要好的媒體組合,當然還需要一點運氣了。
一般而言,主平臺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常規企業品牌、營銷推廣所選擇的雙微平臺,要確定跟相匹配的微博和微信號合作。大V不需要很多,但需要相當的匹配度和量級。
據我們測算,一般300-500萬粉絲大V(微信、微博各一個),打開率10-20%以上,轉發達到點擊的10%以上,配合相關平臺,就可以形成一個刷屏級別的事件傳播。
當達到這個當量,就是我們說的引爆點,社群便被引爆,傳播初戰告捷。
別高興,離我們的說的品牌關聯、消費轉化和互動,還差得遠呢。
第六,整體關聯
任何傳播活動,所謂的覆蓋、影響、轉發、點贊、關注,這些KPI都是外在的表現,真正有價值的是:這些傳播活動的熱鬧跟企業的品牌和產品有什么關系?怎么才能形成關聯度,產生轉化和效果。
其實,這在戰略和策略層面開始就要想好的。還是前面的例子,在企業和品牌層面,夢想和該客戶的企業核心價值、訴求是高度吻合的。夢想促進了城市生長,是城市生長的精神和靈魂所在,這也是在強化企業的核心價值,并形成跟消費群體的互動和傳遞。
另外,結合該企業的營銷戰略和樓盤的開盤節奏進行了開盤的預熱,并將線上活動尾聲,線下夢想頒獎和客戶答謝將這場事件營銷活動引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