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此章的主旨是如何好學。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當人只停留在個人私欲上,自然是欲壑難填,無窮無盡呀!這里的意思是:“君子吃飯不是為了滿足無窮盡的欲望,只是滿足基本的需求。君子居住的地方也不是求奢華安逸,只要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可以了。正如孔子的高徒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里也與朱熹講的“存天理,滅人欲”的“滅人欲”之深意相同。“滅人欲”是盡量讓欲望減少,滿足基本生存需求,而不是消滅掉。千萬別誤解呀!而“存天理”就是所作所為從本心、本性、良心流露出來,自然而然是合乎天理。本心就是天理,就是良知,本心也就是天地心。
“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做事情勤勞敏捷,說話是很小心翼翼的,要合乎道,合乎本心。”怎么樣才能做到慎于言呢?每一句話都要發(fā)乎自己的本心、良心,從良知發(fā)出,要放慢語速,能夠清楚聽到自己所講的每一句話的內(nèi)容。也就是所說的話是如實說,是要自己能做到,已做到,親證到的才說。
“就有道而正焉”。這里的“就”是接近、親近。意思是:“要親近得道之人,就像孔子這樣心靈品質(zhì)的人,他流露出溫良恭儉讓,自然會被他深深地吸引,見賢思齊,讓自己的心慢慢正起來。”心正了身也就自然正了,慢慢也就自然流露出身口意三妙行,自然而然給人的感覺是溫良恭儉讓。
“可謂好學也已。”能這樣做出來的這就叫做好學呀!為什么呢?從吃飯、居住、說話、向誰請教等,一件件地去親證、去落實。其實并不只是這幾件事情,在此處只是舉例說明。實際上孔子是在行走坐臥的日常生活中,從點點滴滴上協(xié)助弟子們?nèi)ホ`行,在事上磨煉,下功夫,去親證。
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行走坐臥等每一件不足為奇的小事,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卻蘊藏著大智慧,這也是無字天書的一部分,有多少人能讀懂呢?唯有空明覺,活在當下,過程即目的,生活即修行,才能真正讀懂這部無字天書,才能處處現(xiàn)觀三法印。
作者無生,感謝關(guān)注與閱讀。
您的分享,讓世界多一份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