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睡眼迷蒙扒拉手機日歷的時候,才驚訝的發現:咖啡這個行業,我摸爬滾打,跌跌撞撞的走過了十年。
突然就很想寫點什么。
初識--我從來不是一個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的人,關于咖啡的這些事兒,我卻做到了堅持十年愛它
剛剛認識咖啡的時候,我正處于極度的不自信和找不到目標和方向的迷茫中。
2007年,在剛剛結束又一輪不知結果的面試后,我恍惚走進了一家咖啡館,后來覺得,應該是咖啡的香氣吸引了我,讓我不由自主。
那天正好是晴好的秋日的午后,懶懶的干燥的清爽的陽光透過簡致落地的玻璃窗斜斜射進來,曬在身上暖暖的,可能還有些燥熱,這種感覺十分愜意。
忘記那家店是什么名字,但是我記得我整整坐了三個多小時,享受了無人打攪,沒有煩惱卻被咖啡香氣環繞的三個小時,在走出店門的那一刻,我不禁問自己:我為什么就不能在這里工作呢?
我轉身就又回到了店里,即時那時候我對咖啡一無所知。
7300杯咖啡(每天至少兩杯),87600個小時,十年的時間,我對咖啡從完全的零認知到喜歡,從喜歡到到生理性的討厭,從討厭又到深愛,循環不息。
十年的時間,每一顆咖啡生豆,我需要大量的學習,了解它的產地,種類,處理方式,不同程度和不同時間烘焙程度對他的影響,不同的沖泡手法能不能正確的體現出這顆咖啡豆具有的特性,沖煮出來后它的風味如何,是不是令人愉悅的口感,我的客人會不會喜歡它呢?
我有沒有讓這顆咖啡豆完成它的使命,我有的這一種責任感,是咖啡交給我的。
相愛--咖啡豆唯有經過藝術的創作,才能成為濃縮咖啡
“何以解春困秋乏,唯有咖啡”
這種咖啡是如何制作呢?對于這種制作方法中的研磨處理方法有什么基本要求嗎?意式咖啡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一杯真正的濃縮咖啡應該擁有什么特質呢?作為專業的咖啡師--Barista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專業技能呢?我們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才能保證每一杯意式濃縮的出品品質是好的呢?
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嘗試,當我做出的一杯咖啡拿鐵拉出桃心形狀的時候,我快要把我自己感動哭了;
因為壓粉錘地緣故,我右手掌心到虎口那里有一道繭子,摸起來簡直不像女孩子的手;
我可以聽一聽蒸奶棒的聲音,就可以知道這個牛奶蒸的是否細膩豐富......
我希望我的顧客走進來,可以很相熟的和我打招呼:“嗨,今天麻煩給我來一杯奶泡多一點的卡布奇諾。”
咖啡讓我要求自己,不論做什么事情,夠專業才能滿足滿足你的消費者,才能分享和傳授這方面的知識。
我很高興,不論是什么樣的原因讓我遇到了咖啡,了解它并且愛上了它。
以它為職業讓我生存。
以它為目標--每天都要喝一杯好喝的咖啡,讓我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