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不禁要思考,如何讓孩子們去了解:"清明節"除了拜祭先人,還有什么意義?
在學生的眼里,清明節不如春節熱鬧,不如中秋節溫情,不如國慶節那樣放長假來得盡興。他們對清明節的認知只有杜牧的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他們或許也曾經跟著長輩上墳除草,燒紙錢,放鞭炮,拜祭一年只"見"一次面的祖先。可是,他們對祖先的生活和個人的成長奮斗史都不太了解。
給孩子們布置一次關于"清明節"的作業,在我看來,很有必要。
與家人一起,其樂融融地折柳枝,做花環,種樹苗,不由得感嘆,我們現在的生活多么和平、多么有序,多么幸福美好,這離不開先輩們的開拓,也離不開英雄們的努力,為了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春意盎然、和諧美妙,更需要我們去秉承和發揚先烈的優秀傳統。無論是懷念親人的悠悠哀思,還是踏青時的喜悅歡愉。清明帶給我們的都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和文化傳承。
在一個個美滿如畫的場景里,從一張張笑靨如花的照片中,我想,孩子們正通過與家人一起做一些體驗活動,認識了清明、體驗了清明、理解了清明、感悟了清明,而且孩子們還把新的理念注入到了我們傳統的"清明節"里,那就是環保意識,這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感恩這個美好的時代!感恩我的家人們,有你們真好。
德育朗讀者:清明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