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注1〉:
? ? ? ? 近來聽到關于能〈注2〉的證道偈的一些流言,寫此信不為了自證清白,只是為了澄清一些誤解,以利益眾生。
? ? ? ? 有人提出,能〈注2〉的證道偈應該用洋蔥作比喻?
? ? ? ? 能〈注2〉年幼時家貧,沒吃過洋蔥,也沒見過洋蔥。出家后,飲食上戒五辛〈注3〉,也就不會用洋蔥作禪修時的偈語。
〈注1〉:其與惡知識相對,它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導正道之好人,即為善緣。下同。
〈注2〉:六祖慧能大師的自我謙稱。下同。
〈注3〉:指五種有辛味之蔬菜。又作五葷。與酒、肉同為佛弟子所禁食之物。也就是世俗常見的蔥、蒜、韭菜、薤(茭頭)、興渠(洋蔥頭)。
? ? ? ? 再說了,洋蔥一層層剝開,其行為與“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又有何不同?!
? ? ? ? 洋蔥剝到最后里面什么都沒有,一切歸為虛無,也與佛理不合。佛經講因果循環,有因必有果,所有的人或物都在不停地相互轉化輪回,怎么能夠將一切歸為虛無。
? ? ? 更有甚者的是,有人將能〈注2〉的證道偈中“佛性常清凈”更改為“本來無一物”,硬生生地造出了一大笑話!如果是“本來無一物”,連佛性都沒有了,能〈注2〉又何必學佛修禪,多此一舉?!
? ? ? 能〈注2〉的本意是佛性本來亦是空相,《心經》中“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就是最好的來歷。悟空的目的是“識心見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亦是此意。讀過《心經》就知道空和無不是一個概念。空是事物的本相,無則是沒有。
? ? ? ? 若果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寫證道偈,五祖弘忍大師不會將六祖衣缽授予能〈注2〉,一個連“空”和“無”都分不清的人又有何資格承受六祖這一重任?!
? ? ? ? 善知識,宜善自思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注2〉
? ? ? ? ? ? ? ? ? ? ? ? ? ? ? ? ? ? ? ? 佛歷 XX年XX月XX日
? ? (口授信,未曾讀,若有誤,能〈注2〉來負。)
? ? ? ? 突然,傳來開門、關門的聲音,隔壁的鄰居下班了。不一會,鄰居開始做飯了,刀在砧板上切菜的聲音,油在鍋里“次啦啦”地響著,大蒜爆香的氣味、家人間的低聲笑語充斥著四周的空氣。
? ? ? ? 我也從神游中回到現實。
? ? ? ? 再一看!
? ? ? ? 信?!
參考資料:
《敦煌《壇經》讀本》鄧文寬校注
《六祖壇經》同行本
八戒說禪:《六祖壇經》新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