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若戲,下一次你可能真的演自己
最近的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飾演紀委書記張樹立的演員,是一名有著26年工作經歷的南京地區基層檢察官干部,名叫于誠群,這部劇播出的時候,他剛剛退休。
故與其說是一個巧合,不如說是一個勵志故事。據媒體報道,于誠群熱衷演戲,退休前,利用公休日或者年假去拍戲,雖然角色不多臺詞不多,但他不計較,沒臺詞的群眾演員演過,有臺詞的演過,這回正巧演了自己本職工作。
如果他對于演戲只是玩票,插科打諢隨便玩玩,會有這次本色演出嗎?如果他演出了幾次就退縮,反正都快退休,在家呆著不是更舒服嗎?還出去遭人差譴,不是遭罪嗎?
實際上,在此之前,他的導演和劇組工作人員是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在簡歷里,他并沒有備注自己本職工作。純屬巧合的背后,是一個對演藝事業堅持不懈的愛好者長年累月地付出。
他沒有這么想,他把每一次演出當磨練,每一次磨練當機會,雖然出身業余,但他并不隨便,看,這一次本色演出,不就是演出了專業水準嗎!
2. 學樂器的日常
大學時代,社團招新,在“百團大戰”中,我一眼看到了笛簫協會,于是心有所屬地買了一把笛子,加入了笛簫社團,跟大家伙一起學橫笛。社團里面有固定的場地用來練習,大家經常會去這里切磋、學習,大家都是都是業余玩玩。
在各類興趣協會之外,學校成立了官方的民樂社團,招募文藝類特長生,承擔一些演出任務,里面也有笛子選手。作為業余愛好者,想要達到他們的技術,相當難,因為他們大部分是從小就開始練習,花了大量時間練習,少則3-5年,多則10來年。
不過,我們協會的一位學長成功做到了業余變專業,堪稱一個勵志故事。這個學長不是從小就專業學笛子,也是業余學學,大學時間比較多,他每天堅持去學校操場練習指法、氣息,特別認真,而其余大多數練習笛子的同學,有時候就真的是在操場上練習半個小時,打鬧半個小時,隨便應付一下。之前這個學長的演奏技術并不是最好,但是長期堅持高質量的練習,兩年后,他已經一騎絕塵了。
波蘭著名的鋼琴家伊格納西·簡·帕德雷夫斯基說過這樣的話:“學習技術必須耐心、刻苦,并持之以恒;沒有技術,藝術就不過硬,就沒有風格,沒有特性。練習曲、音階、琶音、和弦等都是非常貨真價實的,不能騙人。”
除了技術層面,業余的選手跟專業的選手區別,還在于心理層面。專業選手入行時間早,投入的精力多,說白了面臨考級的壓力;而業余愛好者并沒有這個壓力,自然也少了動力。
但是這個學長成功突破了技術和心理層面的障礙,幾乎是靠自學達到了準專業水準。雖然比專業選手起步晚,旦在保持了兩年的刻意練習后,他已經迎頭趕上了。大三時,他被特招進入了學校民樂團,多次參與校方的匯報演出。
他把業余愛好做成了一件特別牛逼的事。原因就在于他并沒有隨便玩玩,業余可以,旦隨便不行。
3.恒大球童成為足球未來之星
如果你是足球隊業余選手,那么大可不必背負那么多得罵名,國足很臭很爛,但是也僅僅是作為談資笑料。一旦你穿上國字號球衣,無論是20歲的張玉寧,還是32歲的郜林,其實壓力都很大。而從業余脫胎換骨稱為專業,這就非常了不起了。
2016年,在與山東魯能的比賽中 ,廣州富力隊有名年輕的首次首發亮相并打滿全場,這位外號“水牛”的廣州仔給自己打了6分,他叫黃政宇。
想像不到,兩三年前還是廣州天河體育場(也是廣州恒大淘寶隊的主場)球童的他,如今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在越秀山這片場地上為廣州踢球。
足球這項運動除了天賦之外,更需要異于常人的艱辛和努力。就算是世界第一人梅西或C羅,成名后,每天訓練都要比隊友多練習半個鐘,因為他們要多踢100個任意球。
所以,不想成為專業的業余,都是耍流氓。有目標有追求的業余,就算是一個愛好,也有走向偉大、步入成功的可能。
別把業余愛好當作事不起眼的生活佐料,輕易淺嘗輒止;也別把專業看作高大上離我們千里之外的東西,隨便輕言放棄。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那么多不可跨域的鴻溝。況且誰一出生就自帶技能?后天成分更多。我相信天賦存在,但業余愛好也可以利用天賦,完成自己的大逆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