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阿姊,嚇一跳。臉色暗,眼神散,看起來困乏又憔悴。
"你咋看起來那么疲勞?""最近是有點累。小娃咳嗽,夜里沒睡好……"
應該不僅僅這些。
老爹給我開門瞬間,兩個老人為主的居所氣息立刻強烈沖擊到我。房間室溫27度,不僅有暖氣還開著大空調。汗,從我鼻尖、發根刷刷往外冒。阿姊進來的時候,我剛脫得只剩襯衣。
我抱怨老爹的室溫,她笑笑,"他們就這樣,不出屋,就在家里活動活動。"
但是,阿姊看起來真得很累很累。怎么回事?
父母與她同住一個單元。阿姊每天上下班會順路看看老人,做做事,照顧甚多。這讓我和同在外地的兄長放心又感激。但為什么這次感覺特別不一樣?她看起來非常累。
"要不,老媽我們帶走照顧,你也能輕松點。"我提議。"不行啦,年紀到了,不能隨便動啦。就這樣吧。"
人到老,很多都變了。年輕,或者還未到時候說的話,都不現實了。老娘以前說過,晚年的時候她愿跟哪個孩子住就跟哪個孩子。現在,即使任性自如,她直覺地放不下老爹身體,哪都去不了。于是,阿姊承擔得越來越多。
我跟阿姊說起一拖二做飯的瑣碎,突然,她說"從大哥回南京后,我也開始給老媽他們正常做飯了。"我心里很震驚、很震驚、很震驚……?
我也才開始給倆正常做飯不到一個月,知道每日早晚飯做起來,事情有多多!買、洗、切、做、刷、收拾……周而復始。即使每次僅一菜一湯一主食,也覺得至少要耗時一小時才能全部結束(從起身準備到全部洗刷收拾完畢,可以坐下)。這是我把以前開車接送的時間用來照顧飲食,已深感陷入深坑,痛苦且糾結。我緊張至此,阿姊如何做到每日探視并照顧老娘的飲食?
阿姊是心內科主治醫生,三班連倒,幾乎沒有正常休息日,手機24小時對病人開放。孩子也小。給老爹老娘正常做飯,這不太可能吧。
阿姊挽起袖子去廚房收拾,我也起身跟著收拾飯廳。姐倆邊干邊交流。“現在我基本中午有空就回來下樓炒個菜,放著。別管他們吃不吃。老娘基本上都在睡覺,吃不上,有時候正好醒,想吃。”這我知道,老娘AD確診后,白天基本以橫躺會周公為主。她的節奏從中午開始。基礎代謝很低。
“后來,我發現,我炒的菜都能吃完。我就知道老娘還是吃菜的。老爹現在只能吃些軟的,我就給做個豆腐啥的。”……“現在才發現,他們跟小孩一樣。你要是照顧的細點,他們就不受屈,吃得舒服點。要是喊外賣,也能吃,吃得油大,不長久,還浪費……”
我明白。我怎么不明白呢?衰老的一種表現,就是一日三餐不斷簡化,不斷減化。化到不能簡/減,就是饅頭和咸菜的程度——湊合。
從照顧的角度說,不利于老人身體的呵護和保養。
但是,他們不愿意請阿姨和鐘點工。怎么辦?——阿姊,就是這樣累的。
我不知道說什么好。每天照顧倆娃日常飲食的一個月經歷,讓我這個很少下廚房的人,常常無可奈何,常常黔驢技窮。吃,或者不吃。合口,或者不合口。吃多,或者吃少。營養,或者不營養。適時,或者錯過了時機……很多很多。所以,有時候覺得還不如開車接送,免去那種下廚的痛苦比較好。
但,身體發育對飲食的要求擺到那里,身為母親,你必須得上心。反之,老爹老娘,不也是一樣么?老人的飲食,我如何上心?如何入心?
阿姊最累。
所以,從這角度講,贍養老人,照顧AD老人,日子還要過得再走心一些。舒不舒服,是照顧者心在不在,省不得勁,偷不得懶。
所以,從這角度講,我還得用心練習廚藝,心平坦些,對老人對小孩。
啊——啊——啊——真想大聲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