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要求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主要內容包括: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虛心向群眾學習的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群眾路線是群眾觀點的具體應用,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的實質,就在于充分相信群眾,堅決依靠群眾,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無產階級政黨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最忠實代表,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取最大利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無產階級政黨除了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為此,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創造力。因此,無產階級政黨在自己的一切工作中,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獲取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實踐證明,離開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人翁責任感,一切無從談起。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毛澤東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作為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群眾路線也包括兩個重要方面:一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二是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也就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過程。正確的領導方法,就是使群眾的意見能夠真正及時反映上來,化為領導的意見,又使領導的意見能夠為群眾所接受,在群眾中堅持下去并接受群眾的檢驗。通過這樣的“來”與“去”的循環反復,不斷提高領導水平,不斷提高工作效果。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不斷取得勝利的不可須臾離開的重要法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強調了在新形勢下堅持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舉措,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