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連夜拜訪周玉,所以周玉不是很高興,我也沒計較周玉的態度,直接問她和于雷分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結果和第一次我拜訪周玉時候遇到的情況一樣,周玉守口如瓶,而且還非常不客氣地對我下了逐客令,因為著急印證心中的想法,所以我對周玉也懶得再客氣了,于是我告訴周玉,盧老太和李廠長已經被殺了,兇手的下一個目標極有可能就是周玉的父親周青山,現在于雷是本案的最大嫌疑人,但苦于警方沒有證據,所以如果周玉不能幫忙提供有價值的線索,警方不能及時將于雷捉拿歸案,周青山周廠長很可能有生命危險,聽完我的話周玉的臉都嚇白了,足足考慮了半晌之后周玉才問我尋找于雷犯案的證據和她和于雷分居的原因之間是否有什么聯系,我告訴周玉,于雷和她生活在一起時的生活細節很可能就是于雷身上的致命弱點,如果抓住這個弱點,很可能警方就能一舉將于雷擊潰,聽了我的回答之后,周玉足足沉默了半晌之后才告訴我,她之所以和于雷分居,主要是因為姓生活不和諧,再說得清楚一點就是,于雷是個不折不扣的姓變態,其實在剛結婚的時候一切還正常,于雷和周玉的日子也過得風平浪靜,但半年后搬進一號公寓之后,兩個人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是于雷開始不愛說話,然后是兩個人姓生活的次數開始變多,在沒搬進一號公寓之前,小夫妻兩個人的姓生活還是比較正常的,基本上都是兩天一次,可搬進了一號公寓之后,于雷似乎有些性欲亢進,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天一次,后來甚至發展到一天幾次,而且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基本上于雷就是想要就要,剛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周玉也沒多想,周玉琢磨于雷也是太愛自己了,另外兩個人也是新婚,于雷對姓很好奇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姓生活也是自己作為妻子的責任,所以雖然周玉認為于雷要的有點多,但也一直忍著沒有說出來,不過周玉的忍讓開始漸漸助長了于雷的囂張氣焰,于雷開始變本加厲起來,于雷已經不滿足于正常的姓生活模式了,相反,于雷似乎對各種姓虐待開始大感興趣,無論白天晚上,于雷開始變著花樣折磨周玉,周玉是那種很傳統、承受能力很強的女人,所以就算于雷越來越過分,周玉還是考慮到自己身為妻子的身份能忍就忍,但周玉的善良和隱忍卻沒有換回于雷一絲的飽含人性的憐憫,最終周玉實在忍無可忍,這才絕望地和于雷分居搬出了一號公寓,用周玉的話講,于雷就像變了個人,或者說于雷已經不能再算是一個人,可正是周玉無意中說出的這句話一下子讓我的眼前亮了起來,于是我問周玉,于雷怎么像變了個人,除了姓這方面以外,于雷的身上還有沒有其它和以前不一樣的地方,周玉思考了半晌后告訴我,唯一能讓她想起來的事情,就是在姓虐待她的時候,到了最興奮、最忘形的時候,于雷會說一些她聽不懂的話,不過根據周玉平時在觀看影視劇中的積累發現,于雷說的很有可能是日本語,這就讓周玉感到很納悶了,因為周玉和于雷是同學,在上大學的時候于雷和周玉一樣都是主修英語,兩個人從來沒有接觸過日語,而且于雷非常討厭、痛恨日本和日本人,所以于雷又怎么會去學日本的語言呢?于是我問周玉,為什么她認為于雷說的是日本語,周玉告訴我,于雷說的那些古怪的話絕大部分她聽不懂,但諸如‘巴嘎雅路’‘呦西’之類的話對周玉來講絕對不陌生,所以周玉才肯定地說于雷說的是日語,事情到了這里,我已經沒有再接著問下去的必要了,因為僅僅因為這一件事,我就能夠確定,在于雷身上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的變化和松井你脫不了干系,換句話說,折磨、虐待周玉的不是于雷,而是你——松井一郎?!?/p>
松井聳了聳肩膀說道
:“方警官,你們警方破案一定要講究證據,單單因為于雷說了幾句疑似日語的話你就能夠判斷這些事情是我做的,是不是有點太武斷了,于雷為什么不能會日語,剛才你也說了,連周玉都知道‘巴嘎雅路’和‘呦西’這樣的日語,于雷怎么就可能一點都不知道、不了解呢,在我看來,這完全就是巧合罷了?!?/p>
方正微微一笑說道
:“第一,于雷苦追周玉多年,前前后后大概花了差不多10年時間,請問松井你,花費10年大好青春追到手的女人,你會忍心虐待她、折磨她么?第二,周玉雖然列舉出了幾個日語詞語,但她列舉的只是她聽得懂的,絕大部分于雷說的日語她根本聽不懂,所以這些根本不是能從影視作品中學來的,最重要的是第三點,作愛可以說是人類一種最原始的本能,從這一點上來看,人和動物沒有區別,當然了,人也是動物的一種,可能你不知道,人類在進行這樣一種最原始的行為的時候,他的大腦也處于一種最原始的狀態,這是人類的大腦對于這個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所以作愛中的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幾乎處于一種本能的類似于條件反射的狀態之中,哪怕你平時是再聰明的人,這個時候你的智商也基本為0,男人和女人只會根據對方的動作做出反射性的反應,而不會去思考,所以說,在這樣一個狀態下,人們反應出的只是這個人最原始的一種狀態,這也就是為什么你明知道說日語可能會露餡卻還是說了,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中國女人,她的英語水平非常高,高到可以和美國人的英語水平相提并論,但是,你說她在作愛的時候是會用英語叫床還是用中文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