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格拉漢姆·摩爾,編劇出身,代表作是卷福主演的《模仿游戲》,憑借那部片子,他拿過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套裝》是他作為導演的長片處女作。
影片的全部故事都發生在一間裁縫店里,用狹小的空間作為舞臺,各色人物依次出場,通過大量的對白推進劇情,并最終以反轉再反轉的形式迎來高潮。
影片的英文片名“The Outfit”,直譯就是“西服套裝”,是裁縫店的標志,同時,“The Outfit”也是芝加哥黑手黨的別名。
片如其名,這部電影講的正是一個裁縫與黑幫的故事。
五十年代的芝加哥,英國人雷納德和女店員梅布爾經營著一家裁縫店,而店里最大的主顧,是當地的一個黑幫家族,因此,黑幫成員也常會在裁縫店出沒,把這里當成一個據點。
影片的前二十分鐘不疾不徐地進行著鋪墊,營造了極具復古感的影像基調,刻畫出了雷納德和梅布爾兩個重要角色各自的性格,讓觀眾看到了他們如父如女的關系。同時,黑幫元素被自然而然地引入,帶出了黑幫老大的兒子里奇和二當家弗朗西斯這兩個角色,并通過一場梅布爾和里奇約會被雷納德偷聽的戲,埋下了后面故事的引子,也吊起了觀眾的注意力。
一定有觀眾會覺得本片有些入戲過慢,前面這二十分鐘太過平淡,沒有后面的戲份精彩,但我恰恰覺得,格拉漢姆能沉得下性子,很老派地先把人物立起來再進正題,很值得稱贊。
鋪墊完成,好戲開演。夜晚,弗朗西斯帶著受了槍傷的里奇出現在裁縫店,讓雷納德幫忙治傷,還帶著影片的麥高芬——手提箱里的錄音帶。
原來,黑幫內部出現了內奸,內奸通過錄音給FBI提供他們的犯罪證據,但黑幫上面有人,要到了一份拷貝,弗朗西斯和里奇正準備聽錄音拷貝判斷誰是內奸,卻遭到了敵對黑幫的攻擊,兩伙黑幫即將開戰,因此,對方也想聽到這個關鍵的錄音帶。
這就引出了諸多懸念。
錄音帶的內容是什么?誰最終會得到錄音帶?而最重要的則是,誰是內奸?
觀眾好奇,影片里的角色也好奇。
因為互相懷疑,弗朗西斯和里奇發生了爭執,劍拔弩張之間,情急的弗朗西斯失手槍殺了里奇。
這就又給影片的緊張氣氛加了碼。
黑幫老大隨后便出現在了裁縫店,而他是否會發現自己的兒子死于非命?
里奇的尸體,就放在裁縫店顯眼處的木箱里,血從箱底滲出,滴滴答答,令人揪心。
弗朗西斯緊張,雷納德緊張,觀眾也緊張。
此時故事的看點,就變成了雷納德是如何在黑幫老大和弗朗西斯之間進行周旋,通過一個又一個謊言,解除一個又一個危機。
隨著劇情的發展,大量的細節告訴觀眾,雷納德非常可疑,這個看起來貌不驚人的小老頭,其實很有心機和手段,弗朗西斯和里奇內訌,是他拱的火,黑幫老大之后也被他一張利嘴玩得團團轉。
換句話說,如果最后導演告訴我們內奸是雷納德,觀眾并不會感到驚訝,也無法形成有效的反轉。
但導演并沒有讓劇情落入俗套。他把細節交給觀眾,讓觀眾猜到雷納德并不簡單,從而在印證后得以產生成就感。
事實也證明,雷納德看似是被攪入棋局的局外人,其實也正是落子者本身。
然而,他并不是所謂的內奸,內奸其實是女店員梅布爾,這是第一層反轉。
那為什么說雷納德才是下棋的人呢?因為梅布爾雖然是內奸,卻并不知道事件的全貌,揭開“麥高芬”錄音帶背后的秘密才是整個故事的關鍵。
影片的第二層反轉,也是真正有效的反轉在于,錄音帶竟然是假的,雷納德炮制了整個圈套,算好了每一步,讓所有人都中了招。
導演的詭計是,用并不存在的“麥高芬”誤導觀眾,并讓觀眾下意識地以為“幕后黑手”和“內奸”是一個人。
對于觀眾來說,這種“被誤導”恰恰是觀影趣味所在,一部出色的懸疑片,要做到的不是讓觀眾感到云里霧里,怎么都猜不到結局,而是要讓觀眾享受整個過程,以為自己猜到了結局,其實卻被帶偏。
雷納德下的這盤下棋,每一個步驟都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雖然我們根據結果來倒推,邏輯上都可以成立,但步步行險的計謀能夠順利成功,只能說是金手指加成了。
而且,相比于主角的智珠在握,影片中的反派也顯得太過蠢笨了一些,更像是工具人,這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戲劇張力,讓全片成了單方面的表演。
影片最后的反轉也有些過于勉強,身中數槍的弗朗西斯奇跡般地生還,逼出了雷納德的真身,這件事本身就很離譜。都已經這么拍了,還沒給馬克·里朗斯設計一場更帥的動作戲,也挺遺憾。
雷納德這個“高手退隱江湖”的人物設定,也有點像是柯南伯格的《暴力史》,不過,導演并沒有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深挖,也顯得影片匠氣有余,欠缺真情實感。
硬傷雖多,好在有演員的表演進行彌補。
曾憑借《間諜之橋》拿過奧斯卡最佳男配的馬克·里朗斯在本片中拿出了燭照全場的表演,每一條皺紋都是戲,看似平靜如水,卻總是于細微處見波瀾。
我最喜歡的是雷納德給里奇開玩笑說自己是內奸的那場戲。他一臉認真地說是自己安了竊聽器,里奇先是愣住,然后意識到他在開玩笑,大笑,雷納德隨即露出笑容,整個表情的轉變,被馬克·里朗斯拿捏得恰到好處,極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