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指一個人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現(xiàn)是多種多樣的,如誠實、謙虛、善良、勇敢、自豪、果斷、虛偽、自負、自卑、怯懦、優(yōu)柔寡斷等,以及對于事業(yè)的輕率態(tài)度或負責態(tài)度,在決定中匆忙或鎮(zhèn)靜,善于使自己的行為服從于社會的心理或是想成為一個利已主義者,對待人們抱著體貼的態(tài)度或漠不關心等。那么,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好性格呢?
1:對待孩子要有耐心
對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
當你們精心準備好大餐,他卻一口都不吃;當你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卻無論如何不肯睡;當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東西卻哭個沒完……你得拼命壓制著自己的怒火,心平氣和地對待你的寶貝。
你必須這么做,因為仔細想來,這些都不是他的錯。但你能做到嗎?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嗎?
我的建議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滿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他,這種態(tài)度也會潛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人的耐心畢竟有限,因此父母需要讓孩子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孩子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會告訴他,我正忙著,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2:言出必行
你也許會認為:孩子小,偶爾騙騙他沒關系。其實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騙。
父母不能騙孩子。并且還刻意要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不會騙他,爸爸媽媽說到做到。這一點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獲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樹立爸爸媽媽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僥幸而無理取鬧。
古時候也有這么一個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xiàn)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3:始終如一
盡量做到始終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維、判斷的混亂。處理同樣的事件要給出同樣的標準,如果你今天允許孩子這么做,明天沒有任何理由卻告訴他不行,就會造成混亂。
你或許會忘記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絕對不會忘。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命令很難貫徹。是孩子任性嗎?其實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4: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即使父母,也無權要求他們事事按照你的意愿來做,即使你是為了他好。
比如:你認為他該睡覺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飯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讓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強加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開心、樂觀,還能養(yǎng)成獨立、有主見的性格。
5:忽視孩子的無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無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無法滿足時,如果他哭鬧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滿足他嗎?
恰恰相反。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滿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協(xié)。否則只會使同樣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當你對孩子說“不行”、“不能做”時,孩子往往不會馬上放棄他的行動,他會一邊看著你,一邊繼續(xù)試探你是否真的不讓他做。這時,你應該堅決地走過去,把孩子抱開,讓他做別的事;而不是繼續(xù)坐在那里,重復說著“不行”,持續(xù)與孩子的較量。
孩子從你堅決的態(tài)度上,可以知道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6:讓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
一個不了解別人感受的人,是很難體諒別人的。雖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這些你或許不想讓孩子過早知道。但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體諒父母的辛苦,對孩子卻是不無益處的。
所以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真的很累,父母也要睡覺,希望孩子可以自己玩,不要打擾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于他不好的行為真的很生氣;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抱著他其實會很累,要試著讓他自己走;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打別人,別人會很痛,想打別人先打自己試試看;父母要讓他知道父母也會有不對的地方,如果是爸爸媽媽的不對,父母要記得主動向他說對不起;父母要讓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孩子生病時,孩子必須自己堅強起來,承受疾病帶來的不適,而不是無休止地折磨大人。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yǎng)起來的,作為父母,也要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人。
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關注我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