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前從來不留長頭發的我,自從有了娃后,頭發是越來越長,馬上快長發及腰了。
正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剪短,畢竟這么長時間了,也是有感情的嘛!
我問男人:“你說,我是留長發好看還是剪短發好看啊?!”
男人聽不懂,只顧舉著奶瓶喝。
“媽媽要不要和你一樣剪個短頭發啊?!”
我的小情人搖搖頭說:“不要剪頭發!”
“那媽媽留長發好看嗎?”
小情人笑瞇瞇看著我點點頭,一臉的誠懇。
“那,媽媽短頭發好看嗎?”
小情人依舊是笑瞇瞇點點頭,奶嘴不離口。
當然了,男人嘴里能說出句句好聽讓你高興的話,那么,這個男人大概也只有3~4歲不到了。
否則,就是如下情景(圖長,請亂入):
是啊,有如此誠實又嘴甜的小情人,誰還在意豬隊友一樣的老情人?!
甚至,好幾個夜晚,隔壁床位這個老情人表示他要在外地開會回不來,電話這頭表示遺憾,心里卻樂開了花:好啊好啊,今天可以和我的小情人單獨睡了。當然,或許,電話那頭的老情人也很高興呢:好啊好啊,可以清凈享受單身時光了。。。
這幾年,世面上流傳著一種雞湯,說的是,將來要和你共度一生的是你的另一半,而不是你的小孩和你的父母。所以,你一定要更重視你的另一半。
可是,當有了孩子,誰說過這句話?Who care?
實際上,我們這些凡人也根本沒時間去care,整天圍著孩子轉。
自己的孩子都不care,你還指望別人來care他?
02
曾幾何時,我很鄙視那些天天眼里只有孩子的母親。
在N年前,曾看過TVB鄧萃雯主演的那部《巾幗梟雄》,完后當時剛踏入社會不久的我,還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小學生觀后感,抨擊了配角:自私的“綿里針”大奶奶。
看看,古代的女人真是可悲啊,人生里只有男人。那個男人是沒什么指望的了,三妻四妾的,就只有為自己的兒子算計一生了,但結果卻誤了卿卿性命。
還好我們生在新時代,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有自己的理想和事業要去追求,人生充滿無限的可能和精彩,怎么可以被孩子弄掰了飛翔的翅膀呢?做女人應該要像女主四奶奶那樣,剛強有個人追求。
現在,我覺得我能體會這種心情。
年初很火的《知否》里也有一句反復嘮叨的話: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
反派的小秦氏,其實也是一門心思為了自己的兒子,可惜方式卻用錯了,這是單向的輸出。之前都沒做過起碼的調研,對客戶需求也不了解,而且手法卑劣。這就不是愛,而是害了。
現在,我是一位“真香”老母親,看著熟睡中的孩子,可以啥也不干傻笑幾個小時。
滿腦子都是美好畫面。。。
尤其冬日將至,孩子()熱炕頭,啊呀,多么美好的畫面啊!男人?嗯,可以在括號里。
大概是人到中年,覺得能握在手里的才是最真實的幸福。
平淡一點有什么關系,轟轟烈烈的,小心臟才受不了。
對于我來說,這個能“握住”的不僅僅是小情人的手,因為他現在還比較小,好掌控嘛!
喂,不是!
是孩子還小,可塑性強!
老母親的挑戰欲爆棚!
03
不好“掌握”的恐怕是已經“不可雕”的男人了。
除了同樣《知否》里的明蘭,有意無意中馭夫有術,二叔能有風光的一天不乏明蘭的幾語道醒夢中人。
要塑造一個已經成形的男人,難度是真的高啊。。。
以前挺喜歡一個懸疑小說作家一枚糖果。她的小說里一般都有高富帥,但高富帥還都有個強勢的又帶有點戀子情結的老媽。
想想,本來一腔熱情的女人們,改造情人計劃失敗,熱情又或多或少地轉移到小情人身上了。
當然,這是極端和危險的心理。
但在女人們的育兒道路上,戰友的缺位倒是蠻常見的現象。
雖然,戰友可能在以另一種形式創造糧草和子彈。
老母親們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但也不能自己被自己理所當然地感動。
甚至,很多時候,我覺得親情可能是一種單向的付出,上一輩對我們付出,我們怎么報答和所謂的“孝順”都是還不清這種恩情的,唯有傳遞到我們的下一代,讓這種愛延續。
這才是一代代之間最好的回報。
所以,對自己的小情人“情深似海”也無可厚非。
長大后,彼此尊重即可。
你有你的狐朋狗友,我有我的老年廣場舞。
搞清楚這些,以自己所能盡量給到孩子好的,又有何不可。
網上很多網友批評李湘的“富養”女兒,但人家有自己的資本,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我們何必操心。可以不贊成,可以不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當然前提是你也有這個資本),但自己的娃終究自己和娃說了算。
04
再來看看,有了小情人后的老情人。
昨天晚上,常規11-11-7工作制的隔壁床位老王一反常態地早回家,自顧自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啃著干硬的風干牛肉,暢喝著奪命大烏蘇。
突然他一本正經地和我說:“我最近怎么總是凌晨四點就醒了,然后翻來覆去睡不著?”我看了他一眼:“我怎么知道?”繼續摟過舉著奶瓶暢喝著奶粉的寶貝。
“是你不關心我了。”老王若有所思。
“彼此彼此”我搶答道。
想想,孩子出生后,確實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再想想,其實我們也沒啥特浪漫的事。
打電話從來不會超過1分鐘,在一起就是各玩各的手機。
但是我覺得能有時間在一起,各玩各的手機也已經很奢侈了,尤其是對于我們這樣的工作狂來說,這是一份難得的慢時光。
兩個人在一起,尤其是人到中年,轟轟烈烈真的受不起。
能有共同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各有自我約束力和驅動力,還要求什么更多的呢?
最多就是盼望著多一些時間,能和孩子在一起,陪伴他長大。